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的边疆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以边疆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方案实施和跟踪评估,深入探究作业设计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合理的大单元作业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整合学科内容、优化作业结构、创新评价方式等措施,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为边疆地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大单元作业设计;学习兴趣
一、“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现状调查,边疆学校语文教学困境分析
边疆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边疆学校的教学实践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现实困境。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边疆地区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重复、难度把控不当等问题。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表现出较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缺乏必要的思维引导和创新空间。特别是在四年级语文学科中,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作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边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有限,难以及时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的家庭教育支持不足,课外辅导资源缺乏,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程标准日益提高的要求下,如何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双减”理念下的作业模式创新探索,大单元作业设计方案实施
在“双减”背景下,边疆学校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需要重新构建作业形态和内容体系。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构建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的作业体系,注重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作业形式上,突破书面作业的单一模式,引入情境体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学习任务。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递进式作业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切入点。作业设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导学、同伴互助、成果展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作业评价方面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作业难度和形式,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单元作业设计强调知识内容的整合性和系统性,通过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为例,这组神话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作业设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三篇课文的语言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设计主题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比较三位神话人物的品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深入理解他们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英雄精神。作业形式可以采用戏剧表演,让学生分组编排简短的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写作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同时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本土神话传说,将课内所学与家乡文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课外阅读方面,推荐相关的神话故事和人物传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故事改编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续写或改编神话故事。在作业展示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配音、手抄报、绘本创作等,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体会。这种多维度的作业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培养了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了创造性思维,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效果跟踪评估,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验证
在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中,通过整合知识内容、优化学习路径、创新评价方式等举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大单元作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勤于实践。作业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在作业形式上,突破传统书面作业的局限,融入情境体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学习任务。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教材特点,根据不同文本类型和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作业内容。通过系统化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了持续学习的内驱力。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三篇课文为核心,围绕爱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作业设计。在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周恩来、梅兰芳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朗读感悟、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涵。课后作业设计中,结合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制作主题手抄报、撰写读书感悟、录制朗读音频等。在延伸阅读中,推荐相关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的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家国情怀。在作业评价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互评,形成良性的学习互动。这种多维度的作业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大单元作业,能够有效提升边疆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升作业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家校合作的加强也是保障作业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段雅婷.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C]//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
[2]王志慧.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讨[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9):76-78.
[3]徐翠红.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3):52-54.
本文系文山州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边疆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