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李康
  
百家媒体号
2024年75期
沧州市盐山县杨集镇明德中心小学 061300

摘要:本文探究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情况与效果,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学生参与兴趣缺失问题,提出融入趣味游戏元素与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两大策略。趣味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多元评价机制则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体育观念,提升教学实效性。此方法对于改革传统田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学生体育兴趣缺乏

当前小学田径教学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纵观各地小学田径课堂,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习惯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纠正单一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这种机械化训练模式难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同时许多教师过分强调技术规范与成绩考核,将训练任务简单分解为各项独立练习,忽视综合能力培养与学生主体参与感。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积极性受到极大抑制。另外硬件条件限制也是制约因素,部分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班级人数过多,使教师难以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更难激发学生兴趣。

更为严重问题在于评价体系单一,主要依据运动成绩评定学习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与个体差异化考量,打击了身体条件较弱学生参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田径课产生抵触情绪,出现畏难情绪或应付心态,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许多学生认为田径项目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宁愿选择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或电子游戏娱乐活动。这种兴趣缺失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寻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成为当务之急。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创设活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环境中掌握基本技能,体验运动乐趣。

二、趣味游戏融入田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针对传统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将趣味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成为有效解决途径。趣味田径教学法基于儿童天性,遵循寓教于乐原则,通过创设生动有趣情境,将枯燥训练转化为充满挑战性游戏活动。其一能借助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参与欲望。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引入森林大逃亡主题,将起跑线设定为危险区域终点线为安全屋,学生需要快速逃离追捕;又如跳远教学中设计跨越大峡谷情境,学生需跳过深谷(沙坑)才能获得胜利,这些富有童趣情境使技能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其二借助道具辅助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利用彩色标志桶、呼啦圈等设计障碍跑,或使用气球、皮筋等创设高度挑战活动替代传统跳高训练;投掷项目中引入不同形状靶子作为目标物,增加练习趣味性。另外巧妙改编民间游戏融入技能训练也是重要方法。如改编老鹰捉小鸡游戏练习变向跑,丢手绢游戏训练耐力跑能力,这些游戏既保留原有娱乐性又突出训练重点。

团队合作类游戏尤为受学生欢迎,如接力跑设计团队接力挑战赛,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拼;投掷项目开展投准得分赛,团队累计分数评定胜负。这些活动不仅训练基本技能,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也能激发学习动力,如设立超越自我奖鼓励学生突破个人极限;进步之星表彰相对提高明显者;合作之星奖励团队协作表现突出者。这种多维度奖励机制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机会。趣味化并非简单娱乐,而是在保证科学训练前提下增添趣味元素。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科学设计游戏形式,确保既有趣味性又有针对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技能奥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明显提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元评价引导学习,提升田径教学效果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实现趣味田径教学深层次改革关键环节。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要求,需要建立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观念。其一评价内容应实现多元化,既关注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也重视学习态度、参与热情、合作精神等非技能因素,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如将评价指标分为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团队精神、进步幅度四大维度,每个维度下设具体观察点,形成立体评价框架。其二评价主体应多样化,打破教师唯一评价者局面。教师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过程。通过自评反思,学生增强自我认知;通过互评交流,促进相互学习;通过家长参与,增强家校合作。典型做法如编制趣味田径学习手册,记录每次课堂表现与进步情况;开展我运动我快乐主题交流会,分享运动心得;组织亲子田径趣味赛,让家长见证学习成果。

其三评价方法应讲究灵活性,运用过程性评价代替单次考核。教师采用观察法记录日常表现,访谈法了解内心体验,档案袋收集成长轨迹,综合评定整体水平。建立成长记录卡,将每次活动参与情况、技能掌握程度、合作表现等方面详细记录,形成完整成长档案。其四评价标准应突出个性化尊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学生采用不同评价标准,重点关注相对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成绩高低。如针对体质较弱学生,只要积极参与并有所进步即给予肯定;对运动能力较强学生则鼓励其挑战更高目标。评价反馈应及时有效,通过形象直观方式展示评价结果。教师采用笑脸图标五角星累计成长曲线图等直观形式呈现评价结果,让学生清晰看到自身进步。通过评价激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喜悦,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评价结果指导后续教学,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平台,也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依据,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最终实现提升田径教学整体效果目标。

结论

趣味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道具辅助、游戏改编等方式,枯燥训练转变为乐趣活动,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过程评价与个体差异,提供展示机会,增强成就感。趣味化、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提升课堂效果,更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对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卞夏菁.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138.

[2]陆伶俐.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2019:3.DOI:10.26914/c. cnkihy.2019.060365.

[3]徐新军.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06):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