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沧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徐华 李岩 杨悦
  
百家媒体号
2023年44期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国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职业教育各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本文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正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自觉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日益完善

目前,我市有高职学校4所(市属高职校3所、省属高职校1所),在校生48142人,教师2738人,开设专业122个;中职学校28所(市属国办校6所、县(市)属国办校16所、省管民办校1所、市管民办校5所),在校生63690人,教师3922人,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校8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12所。全市职业院校总占地面积7921亩,总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图书量和生师比等基本办学指标逐年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开设职业教育专业

随着我市的新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职业院校更为密切的服务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民生产业,定期评估专业建设质量,优化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涉及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等15个专业大类,其中开设中职专业92个、高职专科专业116个。

(三)职业教育输送服务社会的力量

全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等,年培训量达2万人次以上,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引企入校,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我市职业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服务产业、促进就业。2021年4月,成立沧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办公室,对全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加强管理,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2023年5月,市教育局联合工信局、人社局、国资委和金融机构,广泛宣传新《职业教育法》,逐步实现中职“1+5”、高职“1+7”校企深度合作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建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3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08个,师徒制订单班84个,校企合作企业数达1849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扔存在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大众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都是普通工人,用人单位也存在“唯学历”的现象,固有思维对技能型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导致职业教育学校优秀生源少、学生发展渠道窄、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二)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亟待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测算,职业教育办学成本应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生均经费偏低。2021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456.5亿元,其中,高中阶段投入23.3亿元,中职7.4亿元,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1.8%;高等教育投入13.8亿元,高职专科4.8亿元,占高等教育的34.8%。而2021年中职、高职在校生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38.9%与45.6%,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缺口大,制约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尚需深化

“校热企冷”现象突出,普遍存在着学校培养人才、企业使用人才的惯性思维,致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校企合作对接的有效平台尚需完善,学校在学生招收、专业设置等方面未能充分考量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

(四)师资队伍结构性问题突出

我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仅1995人,比例为38%。距离“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缺少岗位实践培训、入企现场学习等入职后实践培养,难以保障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构建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站在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高度审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报刊媒体宣传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弘扬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引导用人单位不看文凭看本领、不重学历重能力,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偏见;宣传技术技能人才的事迹,培育工匠精神,引导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定期表彰奖励教育质量高、技术技能突出人才等成绩突出和进步明显的院校、企业和个人;运用社会资源多元化办学拓宽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三)加强协作,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化发展

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谋划新建以海事教育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借助“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引入京津职业教育学校,弥补我市职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依托中国一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把终身教育理念纳入现代职业教育。

(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领导下,建立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联盟,将全市职业院校、各行业协会、沧州区域重点企业、职教研究机构吸收为理事单位,制定《联盟章程》,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搭建校企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平台,共同推动沧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本文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正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如何改进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增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自觉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位 产教融合政策的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2]许艳丽,高会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特点与优化路径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3]贾德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困劲与出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4]曹晔 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 教育与职业 2018

[5]黄明 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徐华 1978.11 河北沧州人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