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英语融合阅读教学中通过主题意义探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探索

蒋云琪
  
百家媒体号
2025年6期
溧阳市燕湖初级中学

摘要:本研究聚焦初中英语融合阅读教学,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主题意义探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阐述了融合阅读与主题意义探究内涵,分析其对阅读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例从选材、教学活动设计、阅读策略引导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策略,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提供参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融合阅读;主题意义探究;阅读素养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英语阅读素养已然成为初中生必备能力。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多将重心置于语言知识传授,课堂上教师反复讲解单词拼写、语法规则,学生忙于笔记、背诵,极易忽视文本内涵挖掘与学生思维培养。长此以往,学生虽积累了一定词汇量,却在面对篇幅稍长、立意深刻的文章时茫然无措,难以领会作者深意,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更是无从谈起。而融合阅读教学截然不同,它巧妙引入多模态资源,文字搭配上高清图片、生动音频、精彩视频,再结合主题意义探究,瞬间为学生打开深度阅读之门。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热带雨林的文章时,辅以雨林实景视频、动植物图片,学生仿若身临其境,不仅能精准把握文本含义,更能拓宽生态保护等视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理解文本、拓展视野、发展思维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锻炼,完美契合新时代英语教学需求。

一、融合阅读与主题意义探究的内涵

融合阅读教学打破单一文本局限,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信息,构建丰富阅读情境。它旨在打破传统阅读沉闷的氛围,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多元的信息组合。例如在阅读一篇介绍历史古迹的文章时,配上古老建筑的精美图片、专家讲解的音频以及虚拟复原古迹风貌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漫步于古迹之中,全方位感受其魅力。

主题意义探究则是以文本主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剖析主题呈现、发展及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价值观,挖掘文本深层意义。如在阅读环保主题文章时,不仅关注语言表达,更探究全球环境问题根源与应对策略。学生们会深入思考人类活动如何一步步影响生态平衡,从工业污染、森林砍伐到过度捕捞,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取措施的成效差异,进而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能为环保做出哪些改变,这种深度挖掘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提升阅读的价值。

二、融合阅读与主题意义探究对提升阅读素养的意义

1、激发阅读兴趣

多模态融合带来的视听冲击,为阅读注入了全新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阅读关于野生动物的文本时,配合上高清、精美的动物图片,那猎豹在草原上飞驰的矫健英姿、熊猫憨态可掬啃食竹子的模样、企鹅在冰天雪地中抱团取暖的场景,瞬间拉近了学生与野生动物的距离。再加上纪录片片段,展现动物们的捕猎、迁徙、繁衍等真实生活状态,学生仿若置身于动物王国。这种身临其境之感,引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让他们迫切地想要从文本中获取更多知识,主动投入阅读,尽情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彻底改变以往对阅读的抵触情绪。

2、深化语言理解

不同模态信息相互印证补充,犹如为学生理解复杂语言结构与词汇搭建了一座稳固的桥梁。就拿科技类文章来说,文中常常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实验原理描述。此时,若配上直观的实验演示视频,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实验的操作流程、现象变化。比如在学习有关电路知识的文章时,视频里展示如何连接电路、灯泡亮起熄灭的过程,以及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摆动情况,这些动态画面与静态文字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掌握诸如 “电阻”“电压”“电流” 等专业术语的含义,切实提升语言解码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专业性较强的文本时不再望而却步。

3、培养批判性思维

主题意义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质疑、分析文本观点的契机,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探讨社交媒体利弊的文章为例,文中会列举社交媒体带来的诸如便捷沟通、信息共享等诸多好处,以及虚假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弊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盲目接受这些观点,而是深入思考。他们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真实影响。有的学生发现,虽然线上交流频繁,但与朋友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减少,情感交流变得淡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社交媒体拓展了社交圈,让自己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们形成独立见解,突破了固有思维定式,敢于对各种观点提出质疑,为未来理性看待问题筑牢根基。

4、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接触多元主题文化素材,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当阅读各国节日介绍时,学生了解到西方圣诞节的浓厚宗教氛围、圣诞老人派送礼物的传统,以及家庭团聚共享火鸡大餐的习俗;东方春节的张灯结彩、贴春联、守岁、拜年等热闹场景,蕴含着对来年的美好期盼。通过对比中外节日异同,学生发现文化背景差异在节日庆祝方式、寓意等方面的体现。他们懂得在西方送花讲究单数,而在中国某些数字有特殊寓意;西方注重个人隐私,东方更强调家庭集体观念。这些认知为跨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学生在未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得体。

三、初中英语融合阅读教学中通过主题意义探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

(一)精选融合阅读素材,凸显主题关联

在初中英语教学进程中,精准把握教材单元主题脉络是开启深度阅读的关键钥匙。以 “旅行”主题的单元学习为例,课文或许侧重于介绍一些知名旅游胜地的基本概况、特色景观,为学生搭建起旅行知识的基础框架。此时,为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他们对旅行的全方位认知,教师可巧妙挖掘课外同源文本与多媒体资源。

从课外文本来看,世界各地旅游博客文章是绝佳素材。其中,有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在意大利的深度游经历,他细致地描述了穿梭于佛罗伦萨古老街巷的奇妙感受,那些历经岁月雕琢的建筑外墙仿佛在诉说着文艺复兴的辉煌过往;走进乌菲兹美术馆,亲眼目睹波提切利、达芬奇等大师真迹时内心的震撼与触动,文字间满是对艺术与历史交融之美的赞叹。还有的博主记录了在泰国清迈的悠闲时光,骑着摩托穿梭于乡间小道,感受当地淳朴民风,探访隐匿山林的寺庙,领略独特宗教文化魅力。在多媒体资源方面,旅游宣传片则能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进一步点燃学生对旅行的热情。像一部展现新西兰风光的宣传片,广袤无垠的绿色牧场、澄澈如镜的湖泊、白雪皑皑的山峰,还有惊险刺激的皇后镇户外运动瞬间,一一在屏幕上呈现。这些来自博客文章的鲜活故事与宣传片的震撼画面,与教材课文相辅相成,从不同视角展现旅行魅力,强化学生对“旅行”主题的深度理解,让他们仿若身临其境,沉浸于全球旅行的奇幻之旅中,极大拓宽了旅行知识边界与文化视野。

(二)设计多元教学活动,引导主题探究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巧妙创设真实情境对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美食文化”主题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意,将教室精心布置成一个模拟餐厅场景。

首先,在教室四周张贴上各国美食的高清精美图片,从意大利披萨那诱人的芝士拉丝,到日本寿司精致的摆盘,再到中国北京烤鸭色泽油亮的外皮,瞬间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食欲与好奇心。同时,为每一组学生准备一份设计精美的菜单,菜单上不仅有菜品的英文名称,还附上了简单的菜品介绍,诸如法式焗蜗牛,标注着这是一道源自法国的经典传统菜肴,以新鲜蜗牛搭配特制酱料焗烤而成,口感鲜美独特。接着,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的角色,模拟在餐厅中的点餐交流过程。例如,扮演顾客的学生可能会说:“I'd like to order a plate of spaghetti. I heard it's very delicious in Italy.(我想要点一盘意大利面,我听说意大利的意面特别好吃。)” 扮演服务员的学生则礼貌回应:“Sure, our spaghetti is made with traditional Italian recipe. Would you like some tomato sauce or cream sauce?(当然可以,我们的意大利面是按照传统意大利配方制作的。您想要番茄酱还是奶油酱呢?)” 在这样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学生们不仅运用了所学的英语知识,还自然而然地激活了关于美食文化的背景知识,像是不同国家的代表性美食、饮食习惯,以及用餐礼仪等,为后续深入探究 “美食文化” 主题充分预热,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已有的知识储备,全身心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之中。

(三)渗透阅读策略,助力主题剖析

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是帮助他们深度剖析主题、提升阅读效率的有力手段。以“人物传记”主题的学习为例,课文讲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故事。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首先点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信息,将中心主题确定为这位科学家本人。从生平阶段分支展开,学生们依据文中细节,划分出童年时期,了解到他在一个普通但充满求知氛围的家庭长大,对自然现象表现出浓厚好奇心,常常拆解家中旧物件探索原理;求学阶段,他凭借优异成绩进入顶尖学府,师从知名学者,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刻苦钻研;科研突破阶段,他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发现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理论,震动科学界。主要成就分支上,详细列出他所发表的开创性论文、获得的国际顶尖奖项,以及其科研成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改善医疗技术、推动能源革新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他对世界的卓越贡献。性格特点分支则总结出他的坚韧不拔,面对科研困境从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理论;谦逊好学,即便功成名就仍不断追求知识更新。通过这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将文本中的零散信息进行结构化整合,如同搭建起一座知识大厦,清晰呈现出 “人物传记” 主题的发展脉络,从而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内核,精准把握文章主题意义,阅读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反馈阅读成效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精准反馈学生阅读成效、激发学习动力起着关键作用。以围绕 “环境保护”主题展开的融合阅读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全方位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表现。

课堂伊始,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观察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积极性,记录哪些学生主动收集了有关全球环境现状、环保新技术等拓展信息,为课堂研讨热身。进入小组合作环节,各小组围绕 “如何在校园推行有效环保措施” 展开讨论。教师穿梭其中,留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像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总能快速提出新颖点子,如利用校园废弃材料制作创意手工艺品,变废为宝;有的学生则擅长协调组织,合理分配任务,确保小组讨论有序推进,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言机会。在问题回答环节,面对诸如 “当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及成因”“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环保行动” 等问题,教师仔细倾听学生回答。对于积极举手、发言次数多且观点具有创新性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比如一位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奖励机制,激励同学们养成分类习惯,这一独特见解远超同龄人思维深度。通过这样细致记录学生研讨发言次数、创新性观点等各方面表现,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能精准发现他们在思维拓展、知识应用等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从而及时给予针对性鼓励与指导,激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愈发积极投入。

四、结论

初中英语融合阅读教学中通过主题意义探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无疑是一项复杂且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缺一不可。精准选材宛如基石,立足教材单元主题向外拓展,挖掘与学生兴趣、时代热点紧密相连的多模态资源,为阅读搭建丰富知识框架,让学生接触多元信息,激发探索欲。多元活动设计则如同灵动纽带,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文本内核,感受主题魅力,从被动阅读转为主动探究。阅读策略渗透恰似智慧钥匙,教会学生预测、推断、绘制思维导图等技巧,助力他们突破阅读难点,剖析主题脉络,提升自主阅读能力。评价优化仿若精准导航,关注过程与结果,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成效,激励持续进步。

诚然,实践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源整合难、评价复杂等挑战横亘在前。但恰是这些困境促使教育者不断反思、创新。随着技术发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借助智能工具能化解资源难题;构建科学评价模型,综合多维度指标可破解评价困境。持续发力、改进优化,定能让学生于融合阅读中充分汲取知识养分,成长为适应全球化发展、具备高阅读素养的新时代栋梁之材,肩负起文化交流、知识传承创新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沈玉莲.主题意义探究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J].学周刊,2025,(02):109-111.

[2]涂蔚.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大单元阅读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24,24(24):99-102.

[3]徐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24,24(23):171-17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