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活态传承视角下的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开发策略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活态传承融入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实践中仍存在非遗元素选取不当、游戏化转化浅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非遗活态传承视角,分析了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并从精选契合幼儿身心的非遗元素、创设趣味盎然的游戏化情境、提升教师传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遗活态传承;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开发策略
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里,大量的地方特色文化面临传承上的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瑰宝,迫切需要创新传承途径,幼儿园理应扛起文化传承的重担,把非遗融入到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是富有活力的活态传承样式,该传承可唤起幼儿的兴趣感,造就文化认同感,加快特色课程的建设步伐,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计划探究非遗活态传承融入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的意义为何,进而提出课程开发方面的策略,期望能为幼儿园文化育人给予启示。
一、非遗活态传承融入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赖以传承、一个国家赖以立身的精神密码。将非遗融入幼儿园课程,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中汲取民族精神的丰沛滋养,有助于从小培育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借助游戏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文化的种子必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非遗活态传承融入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的问题
(一)非遗元素选取不当,难以适应幼儿发展需求
非遗的内容丰富而庞杂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融入非遗元素,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然而目前不少幼儿园在非遗元素选取上存在偏差,此外如果忽视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生硬地灌输非遗知识,也难以内化为幼儿的行为习惯。非遗虽然可贵,但如何遴选最契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内容,依然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游戏化转化浅表,活态传承意义弱化
将非遗融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关键在于深度挖掘非遗的游戏化元素,在趣味化的游戏体验中实现活态传承。但目前在实践中不少幼儿园的非遗游戏化转化流于表面,游戏设计缺乏创造性难以吸引幼儿兴趣,让幼儿“玩中学”绝非易事,单纯的形式转换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深层次上把握非遗的文化精髓,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赋予其鲜活的时代气息能焕发传统游戏的魅力,让非遗在代代相传中永葆活力。
(三)教师非遗文化素养与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课程开发水平是非遗游戏化课程落地生根的关键。纵观当前幼儿园教育现状,教师在这两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农村幼儿园青年教师大量增加他们多为新入职教师,缺乏系统的非遗知识学习和文化积淀,对许多非遗项目知之甚少,谈不上真正理解其文化价值,对如何传承也缺乏把握,种种不足制约了非遗活态传承在幼儿园落地,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非遗活态传承融入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的策略
(一)“选”珠慧眼明,契幼心智长
非遗游戏化课程要契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要精心遴选富有教育价值、适合幼儿理解接受的非遗项目。在选择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本土非遗资源,择其精华为我所用。比如四川地区可选取川剧变脸,苏州地区可选用昆曲,江浙一带可选择宋瓷烧制等,在“身边的非遗”中感悟文化魅力。扬非遗之大雅、契幼儿之心性,可实现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
(二)“化”繁为趣味,寓教悦童心
将非遗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关键在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悟非遗魅力。要做好游戏情境的架构设计,围绕核心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系列游戏活动营造沉浸式游戏氛围。情境创设要走心,设计要巧妙,让幼儿在游戏推进中体验成就感燃起探究兴趣,在形式多样的游戏参与中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被点燃,非遗的活态传承方能落到实处。
(三)“融”源助传承,文脉永绵延
活态传承既要让非遗“活起来”又要让其“传下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须不断加强自身非遗文化修养,提升课程开发水平,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学习各类非遗知识,在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鉴中深化对非遗文化内涵的理解,做到“究其源、明其道”。通过参加培训、到非遗传习所学习等,教师能全面系统地掌握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这是开发优质游戏化课程的必要基础,教师努力成为非遗的“活化石”,并不断充实提升,能激活一池春水让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积极把非遗活态传承添加到幼儿园本土游戏化课程中,开辟不一样的传承路径,展现了幼教工作者在文化上的自觉,还是时代赋予学前教育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把问题当作导向,在仔细梳理与反思里探寻路径,以开门见山的胸襟去拥抱时代大势,以“杜鹃啼血”似的执着去坚守传承,定能推动非遗活跃存续且传承久远,为民族文化的长久传承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让文化根基始终稳固、文脉之花长久绽放。
参考文献
[1]徐菁菁.开发园本课程,传承非遗文化[J].留学,2023,(15):53-55.
[2]王琳,曾睿瑞.传承非遗文化 体验快乐编织——滕州市西岗镇中心幼儿园[J].山东教育,2024,(12):F0003-F0003.
河池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毛南山乡非遗资源融入幼儿园日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2024B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