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的多元模式构建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生的数据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的现状,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活动模式、家校共育模式三个方面构建了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的多元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据意识;多元模式;小学数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数据意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要能够理解生活中的数据,会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据相关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不高,缺乏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构建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的多元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数据的认知有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据的概念理解不清晰,认为数据就是简单的数字,不知道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表时,学生虽然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图表,但对于图表所反映的实际意义和背后的数据来源却缺乏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真正理解数据的价值。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不足
在数据收集方面,学生缺乏主动收集数据的意识和方法。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有一些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完成统计的活动,但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渠道收集数据,也不知道如何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或记录表格。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如计算平均数、众数等,而对于数据的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则感到困难。他们不能从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也无法运用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对数据意识培养的评价缺乏明确的指标和方法。在考试中,数据相关的题目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考查,如统计图表的绘制、数据的计算等,而忽视了对学生数据意识、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据素养,也不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
三、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的多元模式构建
(一)课堂教学模式
1.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数据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校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收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如跑步的时间、跳远的距离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绘制统计图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数据意识。
2. 问题导向教学,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数据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一个盒子里有 5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白球的可能性大?”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数据交流与共享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数据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然后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绘制条形统计图。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拓宽思维视野。
(二)实践活动模式
1. 开展校园调查活动,积累数据经验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据经验。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校园内不同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或者调查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的满意度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全过程,提高他们的数据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数据视野
除了校园调查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或者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和价格变化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数据,拓宽他们的数据视野,提高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
3. 举办数据分析竞赛,激发数据兴趣
举办数据分析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数据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主题的数据分析竞赛。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然后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家校共育模式
1. 家长参与数据活动,营造家庭数据氛围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数据活动,营造家庭数据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记录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然后对开支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绘制统计图表。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数据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数据的兴趣。
2. 家校沟通与反馈,共同促进学生数据意识发展
教师和家长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数据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进行数据活动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共同促进学生的数据意识发展。
3. 利用家庭资源,丰富数据学习内容
家庭中蕴含着丰富的数据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数据学习内容。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家里的水电表,记录每月的用水用电量,并分析用水用电的变化情况;或者让孩子统计家庭成员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培养孩子的数据意识和阅读习惯。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据意识培养是长期系统工程。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家校共育结合的多元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数据意识,锻炼其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能力。但实施中面临教师专业能力、学生个体差异、时间资源等挑战。需持续探索实践,采取有效策略破局,完善多元模式运用。相信在教师齐心努力下,学生数据意识将显著增强,助力未来成长。
参考文献
[1] 曹荣贵. 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 家长,2024,(25):58-60.
[2] 李芸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J]. 数学大世界 ( 下旬 ),2023,(0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