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智资源赋能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

应芹
  
百家媒体号
2025年27期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中心幼儿园 409800

摘要:信息技术迅猛进步,数字化资源在教育界的应用日渐增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幼儿园承担着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如何将数字化资源高效地整合到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已成为当前教育变革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关键词:数智资源;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贵遗产,其继承与发展愈发关键。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幼儿园扮演着启蒙与育人的关键角色。近些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和智能化资源逐步在教育中应用,为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旨在讨论如何利用数字和智能化资源提升幼儿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探究不同途径,为幼儿园教育带来创新思路和方法。

一、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德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拓宽德育教学内容,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实践性。例如: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民间故事和经典寓言,幼儿不仅能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与行为准则,还能从故事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塑造幼儿的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从小理解平等、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幼儿更好地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使德育更具生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增强了德育的引领作用。

(二)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文化教育在塑造幼儿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经典诗文等内容,幼儿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特别是在传承传统工艺、戏曲、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幼儿既学到了技能,又能领悟这些艺术背后的文化象征和意义。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会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因理解和尊重自身的文化背景而表现出对本民族的高度自豪。

二、数智资源赋能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资源整合与创新

幼儿园需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涵盖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子教材、视听资料、网络课程等,并激励教师结合地域特色和幼儿的具体情况,创新资源开发,打造贴合幼儿年龄和兴趣的教育材料。比如,可制作具有地域风情的传统文化动画、互动游戏等,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给幼儿。同时,幼儿园可与社区、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研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这种资源整合与创新,不仅丰富了教学素材,也提升了教育的精准度和成效,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设计与活动组织

幼儿园需细致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保障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与实际效果。在课程编排上,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将传统文化故事、诗词、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内容融入教学,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此外,强调课程的实践与体验性,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情感联结。

在活动策划中,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料、在线互动平台等,多样化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与参与性。同时,重视活动的安全性及适应性,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与关怀。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内涵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验。

(三)通过幼幼互动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

幼幼互动是指幼儿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协作,能使幼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联系,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与同伴的幼幼互动过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开放、和谐的展示环境,例如,当幼儿制作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作品时,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机会供幼儿展示,创设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也有助于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欣赏与交流同伴作品。另外,教师应引导幼儿分享活动经历与想法,观察同伴作品并倾听同伴介绍作品,通过观察学习实现经验的建构。

(四)家园共育与社区联动

幼儿园需强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定期举行家长教育活动、亲子互动活动等,引导家长认识到传统文化价值,激发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文化实践,如制作传统节日食品、讲述传统故事等,这不仅加深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们在参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幼儿园应积极寻求社区合作,运用社区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组织儿童参观传统文化展览、参与社区举办的传统文化庆典,以此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家园共育与社区互动的结合,有助于形成教育协同效应,共同助力幼儿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

幼儿园应加强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技巧。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班、学术交流会等形式,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让教师深入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教学策略。同时,倡导教师自发学习和研究,持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日常教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另外,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共享教学经验与感悟,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协作,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化。强化师资培训和职业成长,为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结束语

数智资源助力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教育工作者、技术专家及政府部门等多方协作。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施,我们期望借助数智资源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认识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门径,培育出更多兼具民族情怀和时代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段鹏 , 张丁 . 互动·互嵌·互塑: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出版广角 ,2024(6):25-30,37.

[2] 梁弼 , 倪思源 , 姚先敏 . 基于数智资源赋能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4(1):28-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