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美育路径研究

孔丽
  
百家媒体号
2023年7期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美育路径,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了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促进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全面发展。然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匮乏、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欠缺以及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活动、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以及与家庭共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等解决对策。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美育效果。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艺术活动;美育路径

引言: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艺术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文精神,对幼儿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甚至遭受到一些挑战和困境。因此,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成为当前美育教育领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对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思想理念,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活动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传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和感知能力。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心智、身体、道德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培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在美育过程中的综合素养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1]。所以,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样、有意义的艺术教育环境,推动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匮乏

幼儿园教材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涵盖范围有限,内容片面且欠缺深度,无法满足幼儿全面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所需的音乐、舞蹈、绘画等教学器材有限,无法提供多样化和质量高的艺术体验,限制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感知和体验。幼儿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机会有限,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导致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待提升。

(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欠缺

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局限于一些节日、习俗和民间故事等方面,对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缺乏认知。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抽象概念和抽象符号理解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意义的感知与表达能力较弱。由于外部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幼儿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对其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不够充分。

(三)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和了解程度有限,缺乏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导致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足。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创新教育方法的应用。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达和学习效果。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无法提供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艺术体验和理解。

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育路径

(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解决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丰富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内容和质量。编写并引入更多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包括绘本、故事书、音乐、舞蹈教材等。例如,设计一本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和绘画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物、古建筑、工艺品等资源,创建幼儿园的文化角落或展览室,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感知传统文化。例如,邀请专业人士组织展览,展示传统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体验。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各幼儿园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例如,通过建立线上平台,教师可以上传和下载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共同促进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传承和发展。与社区和家庭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2]。例如,邀请社区的长者或文化传承人员来幼儿园举办讲座、展示和传统文化活动,让幼儿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直接互动。通过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能够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活动内容,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这样的措施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还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活动

为了解决幼儿对传统文化理解欠缺的问题,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期间,组织幼儿园的舞蹈团队或班级开展传统节日舞蹈表演。例如,在春节期间,幼儿可以学习和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舞蹈,通过动作和音乐的结合,感受和传达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通过选取古代诗词作为创作素材,设计舞蹈活动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意和美感。例如,幼儿可以学习古代诗词如《静夜思》、《梅花》等,并创作相应的舞蹈动作,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诠释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将传统乐器与舞蹈相结合,通过舞蹈动作的配合演奏传统乐器,强调音乐和舞蹈的互动。例如,在幼儿园中设置传统乐器学习角落,让幼儿学习和演奏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并结合舞蹈动作进行创作和演出。选择具有传统文化故事题材的舞蹈剧场,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来讲述和展现传统文化故事。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幼儿可以学习和表演《屈原投江》、《白蛇传》等经典传统故事的舞蹈剧场,通过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演绎故事情节。这些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通过舞蹈的形式感知和表达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在艺术表演中享受乐趣,还提供了一个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

为了解决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增强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知识储备。例如,举办传统文化研讨会、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家学者分享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和实践经验。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带领教师参观历史文化名胜区、传统艺术表演,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建立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机制,让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例如,组织教师间的教学研讨会,分享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和活动设计。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例如,设立教师专项奖励,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研究和创新教学实践。通过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授和引导幼儿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同时,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会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和引导,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传承和发展。

(四)与家庭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园应与家庭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家访和家庭活动,促进幼儿家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共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等,让家庭成员与幼儿共同体验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鼓励家长分享家庭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传统音乐乐器、书籍、文物等。幼儿园可以设立家庭文化角落,展示家长提供的传统文化物品,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组织亲子传统文化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例如,举办亲子传统舞蹈课程,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学习传统舞蹈,加深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同完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如观赏传统戏曲、品尝传统美食等。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作业后,可以在幼儿园内举办家庭作业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家庭分享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收获。通过与家庭的合作,幼儿园能够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与幼儿园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家园一体的教育合力。这种合作不仅加深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还促进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作氛围。

(五)评估与反馈不断改进美育路径的有效性

要确保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有效性,评估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园应定期对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活动对幼儿的美育效果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教师与家长是评估和改进的重要参与者,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与家长的反馈交流会议或座谈会,听取幼儿对融入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对活动的认可程度、改进建议和需求,从而不断优化和调整美育路径。其次,可以与评估和研究机构合作,进行深入的美育评估和研究工作。通过引入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从客观的角度评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活动的效果,为改进美育路径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评估和反馈的结果,幼儿园应不断改进和创新美育路径,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活动的效果和吸引力。可以通过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和方法等方式,使美育路径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例如,幼儿园在评估中发现幼儿对传统舞蹈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可能是由于舞蹈动作复杂度较高或音乐选择不够吸引人。根据评估结果,幼儿园决定进行改进,引入更简化的舞蹈动作和更富有节日氛围的音乐,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与传统舞蹈活动。另外,幼儿园可以与其他类似机构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评估美育路径的有效性[4]。例如,可以组织跨幼儿园的座谈会或研讨会,让各幼儿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教学成果,相互借鉴和启发。这样的交流合作可以为改进美育路径提供更广泛的参考和意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更好融入和传承。通过持续地评估与反馈,幼儿园能够及时了解美育路径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这种持续的改进过程可以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传播效果和教育价值。

结束语: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培养审美情感、提高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优化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深入传播和有效传承。幼儿将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了解、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佳怡.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J].教育界,2023,(14):107-109.

[2]张蓉蓉.文化美育视野下幼儿园综合艺术课程活动融入传统文化经典资源的教育构想[J].教书育人,2022,(16):24-26.

[3]赵乐.注重传统,发展未来——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有效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82-83.

[4]杜娟.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J].学周刊,2017,(22):182-183.

课题信息:2023年常德市社科联课题一般项目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美育路径研究(编号:CSP23YC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