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精细化专科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并联合相关的膀胱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法,对比患者拔管后正常排尿率、再插管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六周后,两组患者的拔管后正常排尿率、再插管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 采用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尿路症状,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指标指引;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性或持久性缺血、出血性病变及其后遗症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神经源性膀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高发病症之一,其主要症状是膀胱排空功能障碍,常伴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不适症状,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1]。当前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较为单一,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该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残余尿多、尿路感染高发等。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十分必要。指标指引是一种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管理方法,可以指导实施标准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期望研究结果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收治的88例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脑卒中患者(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其中包括44例出血性卒中和44例缺血性卒中。纳入标准:①经CT\MRI明确诊断为首发脑卒中≤7天;②符合2020年《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4]诊断依据;③均符合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指征;④患者神志清楚⑤知情同意,自主配合研究,并获取我院伦理会的准批。排除标准:①既往基础疾病导致下尿路症状②与年龄、性别、药物副作用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残余尿增加患者;③有严重心、肺、肾疾患及精神疾病患者;④认知障碍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格1,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这些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值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精细化专科护理及常规护理及治疗,如:基础护理、常规会阴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完成专科评估后,在脑卒中专科指标指引下完成膀胱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饮食计划落实、出入量管理、膀胱安全容量监测及拔管前评估、拔管后患者的排尿形态观察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专科护理质量核查,最后采集个专科护理指标信息和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拔管后正常排尿率、再插管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来描述,并进行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使用X 2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后发现,治疗六周后,两组患者的拔管后正常排尿率、再插管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详见下表2。
3讨论
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是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流速度、残余尿等生理指标进行膀胱灌注和导尿管清洁更换的护理方法[4]。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特点,传统的固定导尿管管理容易导致感染、尿石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可以更加精确地管理导尿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5],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可以降低膀胱感染率、尿路感染率和尿石症发生率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有研究发现[6],神经源性膀胱常导致尿失禁和尿潴留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指标指引的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管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护理负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育英,丘鸿凯,范思思.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28(02):85-87+96.
[2]周君桂,周民,庞凡,刘瑜,郭梦梦. 广东地区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管理及间歇导尿临床应用现况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0):1233-1240.
[3]刘敏,孙玉勤,延敏博,黄燕霞,宋佰艳,韦胜威,郑浩.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15(05):431-435.
[4]廖武萍,文莹,陈红颖,袁莉. 膀胱压力容量评定系统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0):1625-1628.
[5]胡琼丹,汪澄. 间歇性导尿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降低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2017,21(12):2314-2317.
[6]李容,时美林,吴海艳,伍小芬,于以欢. 浅谈集束化管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精神的影响[J]. 名医,2020,91(12):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