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混合式财税“金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选择《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本身该课程有着概念抽象性高,逻辑性强,分析性严谨等特点。正因为财税本身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还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传统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不得其法、枯燥乏味,以致产生厌学情绪。以“金课”内涵“两性一度”为导向,聚焦学生和课程存在的问题,讨论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两性一度 金课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一、引言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教育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作为我国教育根本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2015年6月《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人才的培养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充分结合,构建新的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之根本建设。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则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要求上,高校对课程的选择与建设上还应不断探索,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之根本理念,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又在中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全面号召:消灭“水课”,建设“金课”[1]。“金课”打造一流课程,核心评价体系为“两性一度”。“两性一度”“金课”则为课程奠定“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新标准。
伴随高职院校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成为一个很大问题。高校扩招之后,很多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这对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很多高职院校授课标准出现了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备课的“水课”现象,且不能有效的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融合到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学体系中,无法体现教育的本质。建设“两性一度”“金课”目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辟“智能+教学+思政”新途径,提升教学效能[2]。
二、探究财税“金课”教育意义。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打造“金课”标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形式组织教学,全面推进“教、学、做、训、赛”一体化,思政元素贯穿全课程,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熟悉各税种的主要法律法规内容、熟悉纳税工作流程、会根据经济业务确定纳税义务及所涉及的税种、税目、税率、计税依据、能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额、会填写纳税申报表、能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纳税地点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手续、能进行简单的税收筹划[3]。第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 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第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课程根据课本重构内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整合优化学习情境内容。
三、设计“两性一度”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
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在线教学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群体学习的优势融为一体,授课形式更加灵活与多元,实现了真实教学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相结合、师生间课堂交流与网络交流相 结合,以及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相结合是学生、教师与学习资源之间面对面交互和以技术为媒介交互的系统性教学活动,[4]。以“金课”内涵“两性一度”为导向,开展混合式财税课程建设实践就应从再认识学生开始,再定位目标,再设计内容,再优化环境并最终再完善课程评价,如此反复循环,持续改进[5]。
(一)“基本认知-申报技能-案例分析-筹划能力”的课程模块
依据“做法随学法、学法从教法”教学规律,从“岗-教-学、学-训-练、练-知-行”路径,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基本认知-申报技能--案例分析-筹划能力”四个课程模块。遵循认知规律,将学习过程分为“基础-提升-拓展”三个阶段。为符合“德技兼修”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加“非专业”教育,建设“通识+专业教学+实践”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专业素养和思维方法等能力,开展系统、持续的个人能力培养。
(二)“岗-证-赛-课”的教学模式
以岗设课,以税务会计岗、开票员岗、财务经理岗的职责设置教学内容,将 岗位技能需要与课程内容对接,在税务实训平台中按岗位进行分项实训。以证设课,在讲解内容时从最新初级会计师考试资料出发整合内容,使职业技能证书考 取与课程开设相得益彰,在学习通习题集中专设初级会计专栏。以赛促课,技能竞赛辅助课程建设提升专业素质,在实训操作时适量选择技能大赛案例,同时开 展第二课堂,对参赛同学专门辅导。“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相互融通,成就人才培养。
(三)“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小组式合作”的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推进启发式讲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 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式讨论;教学中导入案例、视频、任务等引发小组合作,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汇报结果。
四、“金课”实施效果
(一)多样化教学资源有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通过教学设计,课件更加系统、精简,PPT 更加美观,资源更加丰富。税收 案例包括企业真实案例、技能比赛案例、纳税筹划案例,视频包括动画视频、录 课视频、实训操作录屏、新闻视频、案例视频等,资料包括教案、习题集(税务师、初级会计实务、经典练习)、案例集、各种申报表、税收古诗词、税收故事、 跨学科知识点等。多样化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有效化解学习中的重难点,学生总体成绩明显提高,学习自主性 和积极性也逐渐提高。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合理的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上课 精力集中,课堂活跃度提升。全过程学业评价增强了学业挑战度,学生课下“忙”起来,课上1小时需课下投入 2-3 小时。逐步形成教师“爱教、善教、乐教”、学生“勤学、悦学、会学”的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渗入式思政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了方式方法、国家政策、人文素养等各方面知识,强化社会责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更加积极。2021-2022年度报名参加学院财税技能比赛的人员达到70余人,2022年报名参加安徽省财税技能大赛的同学20余人。在备赛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总结能力。
五、结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在教学效果上反映良好。当然,也存在需要反思和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工作仍需积极探索
思政建设需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仍需思考以下问题。第一、转换表达方式,寓教于课、寓教于乐,要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第二、应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研讨设计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思政教师侧重价值导入,专业教师侧重教学实践;第三、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如何深入发掘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自然融入课程,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第四、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另外,探索如何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化评价,从而在学生学习考核评价中予以体现。
(二)因材施教策略是一个智慧工程,个性化学习需思考如何精准推进
因材施教策略需通过多元数据采集,综合分析以精准推进个性化学习。第一、通过数据采集,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学情进行分析,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第二、根据课前自学情况等行为数据,明确学生的学习漏洞,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差异化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扰,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后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精准推送; 第四、对学习成绩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特性进行分析,强调对学生 学习过程的评价,促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和精准,全面反映教与学的过程。另外,极少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时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线下自学部分缺乏自主性。《税费计算与申报》教学团队将继续努力,一方面不断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并更新课程资源库,使学生学到最新政策和知识;另一方面做好“引导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做、练、赛”相结合,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4]张新启.打造高职“金课”的理念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2):8-10.
[5] 谢幼如,黄瑜玲等.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中国电 化教育,2019,(11):9-16.
作者简介:
陈柳英(1988.6-),女,池州,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工商管理、国际贸易;
周旺(1989.4-),男,池州,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金融学;
陈芳(1992.5-),女,池州,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课题:省级人文重点项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集装箱港口竞争力水平研究--以芜湖港为例》(SK2020A0772);省级人文重点项目《长三角一体化池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SK2021A0985);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般项目《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芜湖集装箱港口竞争力水平研究》(gxyq2021124);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研究》(2020kcszyjxm179);省级一般教学项目《“两性一度”财税“金课”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2021jyxm1030);省级线上课程《新编统计基础》MOOC 示范项目(2020mooc358);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税费计算与申报》(2020szsfkc0647);院级教学重点项目《基于“两性一度”标准混合式财税“金课”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2020jyxm02);院级人文重点项目《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运营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研究》(2020yjrwzd06);院级人文重点项目《“互联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上行策略研究》(2020yjrwzd03);院级重点教学项目《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2020jyx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