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一流人才培养的本科生深造意愿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

贾浩 马晓婷
  
百家媒体号
2023年10期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 创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本科生深造意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优秀本科生是一流人才的重要来源,其深造意愿对国家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目前本科生深造意愿方面存在三大问题:拔尖人才深造意愿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亟需建立,本科生导师对科研指导意愿不强,优秀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需加强。为此,本文提出了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建立拔尖人才考研适配性与价值的实证数据、加强以拔尖学生为主体的本科生导师科研指导,用MOOC等精品课程平台加强与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联系。另外,拓展多元化培养路径,建立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值得考虑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深造意愿;本科生;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培养一流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关键任务。优秀的本科生是一流人才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深造意愿和能力对于国家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根据博雅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的本科深造率超过了50%。可以说,本科生深造率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体现,拔尖人才的深造质量和满意度是检验一所学校是否一流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在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构建并完善本科生深造满意度达成的长效工作机制,对于高校一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高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境。某些高校搞实验班,将优秀本科生集中在一起。升学率是学校的重要评价指标。然而,不顾学生真实的感受,一味强调本科生考研会增加学生压力,并可能使学生对是否适合读研产生误判。虽然各大高校都制定了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以学生读研率和出国率为学生本科阶段培养成果的主要甚至是首要依据。使得学生仅仅以出国留学、考研究生为生活目标,缺乏理想抱负和目标信仰。

一、本科生深造意愿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本科生深造意愿不高的问题。低年级本科生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阶段,其深造意愿的提升对于国家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高校在培养本科生深造意愿和提升一流人才的工作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拔尖人才深造意愿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亟待培养和建立

拔尖人才是地方高校的宝贵人力资源,深造意愿的培养和激发对于其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地方高校对拔尖人才深造意愿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尚不完善。首先,地方高校往往缺乏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拔尖人才的深造意愿。当前的评价主要依靠单一指标,如学术成果和竞赛获奖等,忽视了对个体的综合评估。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绩、科研潜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指标,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拔尖人才的深造意愿。其次,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也制约了拔尖人才深造意愿的培养。地方高校缺乏对拔尖人才的积极激励和及时指导,导致拔尖人才的潜在意愿未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支持。

(二)本科生导师对于本科生的科研指导意愿不强

由于本科生导师本身的观念问题和障碍,导致其自身参与学生学业指导的意愿明显不强。由于高校评价体制机制尚需完善,导师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压力较大,对于指导本科生的观念容易发生偏差。有些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本科生与导师的结对机制,导致本科生导师的指导效果并不佳。在部分导师看来,本科生指导可能只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或者被动性的工作,其自身从本科生指导中所能获得进步与发展较少。在这种观念的长久影响和指引下,本科生导师参与学生联络、学业指导和学习帮扶的意愿难以提高。在指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部分本科生导师更倾向于将重心放在研究生身上,忽视了本科生的潜力挖掘和科研能力培养。这种现象导致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深造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了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学术发展。

(三)优秀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和开放性课程体系的建设亟需加强

本科生只有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能力,才能满足继续深造对他们行为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要求。然而,目前有些课程内容与拔尖人才的实际需求不够契合,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开放性,这不仅影响了拔尖人才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来说,他们会较为轻松地完成学校和学院安排的课程任务,剩余时间若通过刷习题提高本就很高的分数成绩意义有限。目前学校缺少针对优秀人才开设富有挑战性和荣誉性的进阶课程和实践活动,难以满足他们的学术渴望和创新需求。如何营造追求学术卓越、积极向上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进而培养拔尖学生的深造意识,是目前一些地方院校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本科生深造意愿方面的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建立拔尖人才考研适配性与价值的实证数据、加强以拔尖学生为主体的本科生导师科研指导,以及用MOOC等精品课程平台加强与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联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拓展多元化培养路径,包括发挥竞赛和科研平台作用、推行交叉学科教育,以及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等策略,以期为提升本科生深造意愿和培养一流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一)建立拔尖人才考研适配性与价值的实证数据

为了提高拔尖人才的考研意愿和提升深造的价值感,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对深造的期望和担忧。学校可以开展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拔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和量化研究,获得拔尖人才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和期待,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展望。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增加拔尖学生深造的吸引力和意愿。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关数据库,跟踪和分析拔尖人才的深造情况和发展轨迹。通过对拔尖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成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他们在深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已经深造的优秀校友保持联系,了解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后续的本科生深造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通过对实证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学校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拔尖人才的深造意愿和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数据的公开透明,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深造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深造意愿和动力。

(二)加强以拔尖学生为主体的本科生导师科研指导

本科生导师在培养拔尖人才和提升深造意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加强本科生导师对拔尖学生的科研指导,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导师的科研意识和指导水平。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科研导向的奖励机制,鼓励本科生导师在科研指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设立导师科研奖励金或者科研项目配套经费,激励导师在本科生科研指导方面付出更多心血。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本科生导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科研指导水平和科研意识。组织本科生导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同时,鼓励本科生导师参与教学团队,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和讨论教学方法和科研内容,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导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科研指导计划。通过与导师进行定期的学术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和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科研指导计划。同时,学校可以为本科生导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和支持,例如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科研经费等,提高他们的科研条件和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强本科生导师对拔尖学生的科研指导意愿和能力,提高拔尖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深造意愿。

(三)用MOOC等精品课程平台加强与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联系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精品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为了加强本科生与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联系,学校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课程,邀请双一流研究生导师参与教学。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MOOC等平台开设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课程,让更多本科生接触到高水平的学术内容和研究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教学风采和学术魅力,增强他们对深造的向往和意愿。

其次,学校可以利用MOOC等平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本科生与双一流研究生导师的深入交流与合作。通过在线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形式,让本科生与双一流研究生导师进行学术互动,提问和答疑,增进彼此的学术了解和友谊。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线下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双一流研究生导师来校交流,与本科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指导。

(四)拓展多元化培养路径

在多元化培养路径上,学校可从发挥竞赛和科研平台作用、推进交叉学科教育和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深造意向。

学校可积极发挥竞赛和科研平台的作用,为拔尖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和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竞争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学术论坛,让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增加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人才,学校可推行交叉学科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学校可以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学术项目和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建立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本科生深造意愿的提升和一流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进而提高深造率。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对在科研、学术竞赛和创新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这样的奖励可以是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学术荣誉等,既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们继续深造和探索的鼓励。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导向的本科生评价机制,将学生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的成果纳入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科研成果的加分和学术表现的考核,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优秀本科生提供实习和科研实践机会。这样的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科研环境和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和赞助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和资源。

(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本科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自主学习指导课程,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通过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培养他们的学术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和支持。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和科研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研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的经费和支持,鼓励学生在科研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

(七)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为本科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和实践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通过与社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术前沿,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名人和行业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指导,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学生可以拓展学术视野,增加对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参考文献

1.黄岚,蒋彦龙,孔垂谦.科技拔尖人才的素质特征与大学教育生态优化——基于N大学杰出校友调查数据的层次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1):55-61.

2.李雄鹰,秦晓晴.“拔尖计划”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研究——兼论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推进[J].江苏高教,2019(12):102-108.

3.刘军仪.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价值诉求——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视角[J]. 2021(2010-2):84-87.

4.Merolla D M, Serpe R T, Stryker S, et al. Structural precursors to identity processes: The role of proximate social structures[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12, 75(2): 149-172.

作者简介:贾浩(1988),男,山西省太原市,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流体机械及工程,浙江省杭州市,310018。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创业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基于一流人才培养的低年级本科生深造意愿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QC2021JG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