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严梦
  
万家媒体号
2023年4期
昆明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1

摘 要:近几年,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在全国范围内,掌握了国家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线索,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使命,充分发掘了在各学科、各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各学科的专业之中,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德艺双馨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由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和实施时间较短,很多内容尚处在摸索之中,所以有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老师对它的关注不够,有些老师在专业课程中仅仅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和传播,将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割裂开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有部分专业课教师缺少一定的思政教育理念,没有有效的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二是,德育育人的理念没有有效应用到专业课的教学中,缺乏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的有机融合。

1.2学生政治意识薄弱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艺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思想方面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有些同学只重视实际工作而忽视了理论性,只重视业务知识而忽视了其自身的思想素质;学生们的政治意识不够强烈,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政治观点,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情况不够关心,他们不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他们的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出现了错位。

1.3发展机制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科素养和思想理念相结合,达到可持续的协同效应。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促进学科发展的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比如在高校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道德教育的资源,仅仅是随意地添加了一些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监管体制不够完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课程思政的评估制度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准则,对工作的进行不完善,对课程思政的构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思想。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

2.1培养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作用

一方面,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进行提升,为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防止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道德修养。本文从新的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以及党中央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使得专业课教师能够始终保持一直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了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另一方面,首先,为了使得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课程思政的育人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应有效的应用相关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研讨以及示范引领等。作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应自主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各项专项培训,主动学习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并参与到课程思政研讨中,将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参与到课程思政示范课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其次,要注意把教育和研究相融合。教育与研究是大学的两项基础工作,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推动、互相补充的关系。

2.2挖掘和运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首先,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实际发展目标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方案,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应从自身的实际特点出发,教师进行集中的探讨,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教学优势,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并对其进行思政内容的思考。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应当对自己所担任的科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与反思,在全面掌握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政要素的前提下,提炼出该科目的思政要素和思政性的要素,从而构成一种科目的课程思政性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到各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对原来的教育内容进行最优重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处理并运用,从而有助于将专业课程中所含有的思政要素转化为育人的优点。

其次,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教师应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与显性思想相比较,专业课程思政则发挥出了隐形教育的作用。因此,对教学案例进行精心的挑选,认真为各门学科的思政课设置了一个突破口,让思政课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感情和温暖。

2.3引导学生在实践创作中筑牢理想信念,以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指导学生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寻找创作的方向和灵感,从而在实践和创作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为此,在实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特点与优势,以“小切口”的方式,使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再现与传播,自觉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以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为基础,以主题为基础,培养学生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当地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老师应该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特色等有一定的了解。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局,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既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各个学科所面对的新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都要承担的历史任务。加强课程思政意识,对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模式进行充分挖掘和梳理,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协同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德育目标真正达到,达到德艺双馨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浪琼.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区教学,2023(03):52-55.

[2]于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21-124.

[3]王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9):72-7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