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国务院、中共中央在 2020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 作的意见》中指出,全党全社会要以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同年教育部发布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也应当积极的响应党中央和政府开展劳动教育的号召,深刻认识到学生 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重要价值,为实施劳动教育探索出行之有效 的策略和手段。
一、新时代大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背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全面素质教育强调要关心学生 全面的发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开展教育,其中劳即劳动教育。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社 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的人才,学生后期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 劳动素养和劳动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1】。因此,高职高专必须重视劳动教育,探索 有效的教育手段,以劳动教育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育人的目标要求
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要符合时代要求。国务院、党中央在 2020 年 3 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开 展劳动教育要全面的结合学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生活实际要求,探索与中国特色 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新模式。近年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全 面提升,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 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水平,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三)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综合技能,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 业素养,符合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工业制造业已进入 4.0 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工业制造业培养和输送优质人才【2】。而工业制造业 4.0 时代的 到来,使得“中国制造”慢慢被“中国智造”所代替,各种新地模式、新地产品、新地技术 不断涌现,能够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的岗位,以及相对简单的技能岗位,都在慢慢减 少,慢慢消亡。行业对劳动者劳动技能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高职高专院校作 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以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 全面提高为目的。此时人才培养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劳动技能为主要人 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工作。并通过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的劳动技能,既 能使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又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岗位工作中应用劳动技能,有效地促进 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计划培养将目标定位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把学生 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3】。加强劳动教育对今后学生的职业精神 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教育要引入各 种各样的劳动实践,而且劳动本身是比较辛苦的,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 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点和高职的职业精神培养是非常契合的。此外,劳动教育也可 以促进产教融合,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对人才进 行培养,从而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高专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
在高职高专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将社会实践劳 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学生本人也在高 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更加注重自身劳动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了解全国高 职高专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以烟台的 3 所高职院校为例,对这 3 所职业院校的部分 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目前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 高职高专解决的对策。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 500 份,收回问卷 415 份,回收率为83%;访谈 10 余人。调查发现,75%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有劳动教育传统,对高职高专开设 劳动教育课程非常认同。并发现,在高职高专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存在部 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是很强,高等职业院 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的方式不流畅等问题。结合他人 的研究和笔者多年在高职高专工作的经验,目前的高职高专劳动教育存在着三个方面 的问题。
(一)从学校层面看,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针对劳动教 育开设系统的课程和相关的评价标准,也对学生的劳动学习素养较小的相关知识进行 系统培训,劳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暑假社会实践、学校开设勤工俭学岗位等,并在 日常教育中穿插劳动教育。高职高专招生人数众多,针对劳动教育不能满足专门配备 劳动教育教师,只能依靠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进行一些基础辅导,学生对劳 动教育的重要性感受不到。另外发现,很少有学校建立劳教相关制度,最终使得劳教 只趋向于表面化。
(二)从家长层面看,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存在很大误区,认为劳动教育 等同于体力劳动,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大,往往告诉孩子只要你学习好了,其 他的工作就不需要你插手了,这样很多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就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对 学校的相关劳动教育活动就不了解了。学校在进行这些相关的劳动教育时,也会产生 很大的顾虑,这就造成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从学生层面看,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从小学被灌输的教育思想就是 好好学习拿到高分,其他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才是硬道理,很多人只拿成绩来评价 学生,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正确、正面的认识,长期接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学生会认为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进入大学后,就会表现出特别排斥体力劳动,更不 愿接受相关的劳动教育。另外,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富裕年代,难以体会到艰苦年代的 不易,也不太认同劳动教育。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学生不愿吃苦,追求虚荣,挥霍无度,不愿积极参加学校的劳动教育。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是劳动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制度过程中要把 劳动教育渗透其中去。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当前社会对“高、精、尖”人才技能形式要求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职业院校也应加大劳动教育的力度。此外,还课程设置中融入了劳 动教育因素,应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适当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在公共课中,加 强对学生的影响,促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情感。专业课要围绕生活劳动 和生产劳动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学生的实训和实习中也 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可以适当增加劳动教育教学的时间,在 劳动教育过程中突出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的教师组织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把学生的 劳动技能和劳动水平锻炼到劳动实践中去。在考核评价学生时,还应围绕劳动素养水 平确定考核评价指标,通过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调动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积极性。
(二)建设开展劳动教育要依托专业群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要与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所以劳动教育要借助专业群的建设 来开展。(1)高职高专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专业学习本身和劳动教育具有内在逻辑要 素地一致性,但专业学习中的劳动教育不规范、不系统【4】。这样的教育在劳动教育 方面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十分有限,要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必须要在专业群的规划设计中融入劳动教育要素,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 合。专业群建设要找准定位,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一些相关专业组合在一起,要保证每 个专业的逻辑要素保持高度一致,不同专业之间才能相互促进。(2)打造团队协作型教 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职劳动教育,指 导学生劳动实践。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劳教师资队伍,吸引校外高水平兼职教师和专 业带头人加入到劳教师资队伍中来。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师,要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可 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掌握先进的劳动技术,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有较好的指导 作用。(3)优化和提高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渗透和穿插劳动教育的各种课程。比 如,可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思政课程中,在思政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使学 生对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有正确的看法,对树立观念认知,促使体脑互补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校企劳动教育共同体
高职高专也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打造校企劳教共 同体。(1)企业与高职高专学校应当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应当充分 的利用企业的资源,带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深入了解现代劳动模式、加强职业培训,推动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加强校企实习实训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 源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实习、实训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劳动技 能,锻炼劳动能力,达到增强劳动素养的各方面目的。每个企业实习的指导人员要发 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榜样作用,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榜样,激励学生不断完 善自我。(2)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让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 专家共同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按照劳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编写 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从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劳动技能等方 面编写课程内容,并引进实践方案。双方可以合作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平 台加强劳务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劳务教育。(3)校企可以合作共建劳动实 践基地,可以联合制定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不是仅仅 停留在纸上,而是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真正让学生投身劳动实践。校内、校外的劳 动实践基地应该不断引入企业真实的劳动生产课目,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对真实的体验 和感受,从真实的劳动生产项目中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
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符合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同时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加强劳 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开展劳动教育要依托专业群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劳动教育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谭泽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7-91.
[2]闻学军,丁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现途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9(2):5.
[3]毛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5):4.
[4]裴艳庆.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