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在1+X母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1年人口出生总量为1062万,出生率连续4年下跌,传统助产士岗位需求持续减少。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母婴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端母婴护理人才供不应求。母婴护理传统人才和高端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传统母婴护理职教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高职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滞后于现实社会需求,容易出现与实际岗位脱节甚至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造成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与人才市场需求出现偏差,职业定位不清,导致职业能力不足、就业受限等。基于此,对课程思政在1+X母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母婴护理;教学改革
引言
母婴护理师是对孕产妇、新生儿、婴儿等开展护理照护的一种职业,其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专业化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在社会中需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当前的母婴护理师整体素质偏低,很多人员并未进行专业学习,仅仅在相应家政机构接受简单的培训,加之我国推行二孩和三孩生育政策,母婴护理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当前母婴护理师缺乏相应的执业证书,很多证书仅仅是家政机构发放的培训证书。随着国家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对高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根据“1+X”证书制度要求,对相应证书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培训,我校专门为社会培养输送母婴护理师,针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母婴护理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1优势
课程思政有利于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思政建设的核心环节,让授课老师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明确作为高效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促进课程资源高效协同。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充分彰显我国体制制度的优越性,并达到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和护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和实践;参与教师每年到我院合作企业及医院跟(顶)岗学(实)习,提高职业技能;聘请合作企业及医院员工到我院进行实践教学,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要求的能力。加强实训技能教学:基于1+X证书制度,利用校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将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引入实训教学,进一步提高医院及企业技能培训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的比重,同时让学生到医院及企业见习,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实际工作情景,充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育训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培训,让学生到企业学习职业技能,形成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了解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使学生成为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的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缓解就业结构型矛盾。
(二)对照组、试验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试验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教学时间为18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试验组在前9周每周进行2次授课,后9周每周进行1次授课,1次授课时间为2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实训交叉进行,“理实”一体化。整体设计思路为:①设立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操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将德育落实到护理教育教学全过程。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现代学生的认知、学习、思想等特点,根据临床岗位需求和护士资格证考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施项目任务教学法,把思政理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母婴护理课程教学活动各个环节。③结合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深入挖掘课前、课中、课后可渗透的思政要点,提炼出家国情怀、职业价值、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个人价值观、人文关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各项目内容,比如中国妇产科医学万婴之母林巧稚、抗疫院士钟南山、武汉抗疫待产妇志愿者团队等,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方法渗透到课堂。
(三)加强产教融合教学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更多是推动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学生要想在校期间具备更多的工作实践经验,就需要学校积极与相关医院和企业进行结合,通过校企结合开展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关实践技能的提升。对此学校可积极与母婴医院、月子中心、产后康复中心及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共同为高职学生制订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以有效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和执业素质。学校也可聘请一些企业教师作为授课教师或邀请相应行业精英人员开设专题讲座,通过职业精英人员将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另外学校也可与医院、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既可以有效满足“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也能够为企业、医院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同时有效解决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因此加强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护理学生母婴护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应积极进行推进。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指依托于专业课和公共课等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我国目前面临着教学目标错位、教学内容孤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思政教师缺乏医学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单一灌输思政理论,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专业课教师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往往忽略学生思想行为,课程思政融入有限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是当下职业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丁郭平,丁琳.课程思政在1+X母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循证护理,2022,8(20):2786-2788.
[2]刘淑霞,李云凯,陈月琴,孙自红.“1+X”证书制度下母婴护理方向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3):17-20.
[3]王小丽,王彦,徐小萍,王艳.“1+X”母婴护理课证融通的建设与实施[J].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1):1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