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能力的培育路径探索

李长汉
  
万家媒体号
2023年8期
广西合浦县曲樟乡中心小学 536137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实践能力的培育是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这是因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运用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者需要探索一系列有效的培养路径,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运用和尊重道德准则与法律规范。对此,教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应用道德与法律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路径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能力;小学

道德与法治作为社会文明的两大支柱,不仅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则,更为社会秩序和和谐的维护构筑了坚实的框架。然而,单纯地灌输道德与法律的概念,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道德与法治并非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能力的培育路径探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全球日益紧密的联系下,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道德判断和法治素养,如此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做出贡献。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抽象概念难以理解

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抽象概念难以理解。道德与法治作为复杂且深刻的主题,往往涉及抽象的道德准则、法律原则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下降。

2.缺乏互动与实践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能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这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培养相关能力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缺乏实际案例

单纯的理论知识常常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实际案例可以将抽象的道德和法治原则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道德抉择和法律规范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的,从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这些议题[1]。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际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运用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真实情境下的联想和理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能力的具体培育路径

1.情境教学和案例分析

教育者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将道德和法治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具体情境。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道德选择和法律应对,从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2]。以“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学生们将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其角色写在卡片上,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以及各自在家中的责任。学生们将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一个“家庭会议”。每位学生都扮演一个家庭成员,他们会分享自己在家庭贡献计划中的想法和建议,其他同学则扮演家庭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提供意见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家庭贡献与责任的意义,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案例,通过学习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深入分析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了解他们如何通过合作来维持家庭的和谐,更深入地理解家庭贡献与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情境教学和案例分析都强调实际应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2.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

组织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道德决策和法治实践。例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庭辩论,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辩论技巧。在《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将学生分为买家和卖家两组。卖家负责售卖一些商品,而买家需要购买这些商品。教师为每个买家分配一个购物任务,在购买过程中,卖家可以通过不实际的宣传手段,试图欺骗买家,引导买家做出不明智的购买决策。完成购买后,学生们回到教室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哪些行为触犯了法律、消费者应该如何利用法律工具维护自身的权益等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法律工具,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虚假宣传法等,解释这些法律如何保护消费者免受不良商家行为的侵害。通过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情境,还能够学习如何运用法律工具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3]。

3.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

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可以理解道德行为和法律尊重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低碳生活”为主题,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行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环境调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如垃圾堆积、能源浪费等,学生可以在调查中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为后续的环保行动提供依据。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策划一个环保行动,行动可以包括清理垃圾、宣传节能减排知识、种植绿植等。学生可以通过在社区内张贴宣传海报、参与清理活动等方式执行自己策划的环保义工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可以举办一个社区分享会,在会上展示照片、视频、海报等环保成果,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低碳生活和社区环保行动,将他们的环保行动成果呈现给全校师生和家长。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区参与精神,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创造力和领导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培育实践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从小学开始,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律、合作和责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参与更复杂的社会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广泛的实践活动,培养出具有积极价值观、责任意识和实际行动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双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能力的培育路径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6):98-100.

[2]吴叔君.指向责任意识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23,(06):40-43.

[3]杜月俄.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09):87-89.

[4]许影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教学,2023,(Z2):70-7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