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山海经》图像元素的人文内涵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山海经》作为中国古典著作,涵盖神话故事、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随着中国潮牌的大热,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再次大放异彩。文章以《山海经》中的神异形象元素展开分析其缘由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并将其艺术特征用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再设计与再创作。即可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亦可赋予现代服饰设计以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形象元素;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服饰设计;
1《山海经》图像元素的由来及分类
1.1《山海经》与图像元素
《山海经》(如左图1-1)(《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经典著作,作者不详,成书年代约在东周至秦汉之间,这本书总共不过三万四千多字,却涵盖了古代神话故事、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也不为过。随着近年来中国元素在国际潮流圈中越演越烈的发展,带有中国符号的优秀潮牌服饰层出不穷,民族本土文化的发掘课题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少学者进行过《山海经》的研究的基础上(如研究《山 图1-1海经》中神异形象的生命意识、美学意蕴探析、或者《山海经》地理考证),国内艺术设计学界也开始进行对《山海经》中的神异形象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内容方面包括《山海经》神异艺术特征及再创作、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再设计应用、等同时它也是凝聚了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它凝聚着民族生息的多重因素,既源于文化的积淀,又源于我国特定的审美造型等意识。本文《山海经》的视觉元素主要从文字、图形、色彩三个方面展开。文字即原文以及类似《山海经注》的此类衍生书籍,图形即明清绘本中流传下来的图像,颜色即其独特的色彩体系。
1.2《山海经》神话图像元素的系统分类
1.2.1人物类
作为中国神话元典及最早的世系神话记录的《山海经》,其中涉及到的神话人物群非常庞大的,在山海经中的词源总数就有二百七十多列,其中涉及较为有名的神祇及神话人物有: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炎帝炎帝后裔女尸、帝女之桑,黄帝、少昊、颛顼、俊、舜、禹、相柳、涂山氏女,西王母、丹朱、女娲、羲和、常羲、开、刑天、王亥、神帝江、创世神烛龙等。如下图(1-2至1-4)
1.2.2异兽类
《山海经》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极具神秘感的异兽。这些异兽让我们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而这些长相奇特的异兽也为众多美术爱好者、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遐想,让大家总是乐此不彼的创造着,其中涉及较为有名的有:鲲鹏、青丘九尾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囚牛、蟠龙、蛟龙、螭龙、应龙、麒麟、白泽、梼杌、穷奇、烛龙、精卫、饕餮、九尾狐、夸父等。如下图(1-5至1-7)
1.2.3植物类
《山海经》记载了多种植物的名称,并进行了一些植物形态的描述,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和今天的植物对照出来。如:木本植物中的松、柏、桑、漆、榕、竹、樗、桢等;草本植物中的菅、杜衡、门冬、少辛等;果树中的桃、梨、李、杏、梅等。
2《山海经》图像元素的人文内涵分析
2.1《山海经》中的图腾元素 图(2-1至2-2)
2.1.1《山海经》中的图腾文化
图腾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体现为人们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抽象化概括。先民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对先民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神秘,令人敬畏。山川草木、鸟兽鱼虫在先民看来都可以与人交感。当时的人与自然动物生活在一起,在大自然的法则下谋生存,人们对于不可测的自然力量感到恐惧,同时人们寄予了图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图腾文化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生活观念,尤其是早期存留下来带有图腾的壁画器皿等,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2.1.2《山海经》中的图腾纹样
《山海经》中有44个图腾的记载,其中包括动物图腾、植物图腾。动物图腾中有鸟、虎、蛇、龙、狗、鱼、豹、马、牛、羊,还有些不知名的兽图腾。《山海经》中的兽图腾大多数是人面兽身或者是人身兽面,从单纯的生物体逐步转向半人半兽和全人形图腾。先民们将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作为创作灵感,广泛使用自然界中存在形态作为创作元素,并加以夸张变形,例如火焰纹和水纹不是生命体却具有流动的生命动感,包括鸟纹、蛙纹、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还有现在简化的涡旋纹、波浪纹、垂幛纹等几何图案。艺术创作离不开自然,万物又是创作的来源。原始时期艺术创作已经不仅仅单纯运用自然元素,而是融入了当时人们的历史背景和审美特征。人们通过对线条的简化夸张处理,创作出富有独特文化意蕴的图腾纹样,赋予了纹样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2.2激励性的精神与品德
《山海经》中塑造了很多兼具高尚品德和斗争精神的英雄形象,这些形象所散发的领袖气质正是率领远古先民不断进行自然斗争、生活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力量。人类会自然而然地憧憬精神世界的满足,通过创造美好的憧憬来激发自身的进取欲望,在山海经中不仅仅记录了很多万千异事,各种光怪陆离的神兽、妖兽,也塑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当人类智慧尚处于萌芽阶段时,远古先民运用好奇心去挖掘自然的奇妙之处,去探讨天、地、日、月这些自然景物如何才能为人类所用。比如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和追日夸父等神话故事,在鲧禹、精卫、夸父这些英雄形象上所折射出的 “与自然斗争”的勇气,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远古先民不断奋进,如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再如 “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呜自饺”。然而,丑陋的外表无法遮掩形象本身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这些英雄形象无一不具有博爱之心,感怀天下,对民间疾苦了解深刻,以帮助远古人类战胜生活困境、征服自然为己任,甚至牺牲小我来成全大我,具有极高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的典范。比如精卫死后化身精卫鸟,以告诫人们大海的无情; 逐日而走的夸父,虽然以悲剧来终结命运,但其勇于实践的精神、牺牲自己化身邓林来明示真理的壮志和勇气,令后世敬仰。这种心怀天下人的博爱之心,愈加突出了英雄形象。
3《山海经》图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对山海经图形元素进行提取
山海经传统图形丰富多样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艺术语言根据当时的背景、文化形成诸多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典型图形,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设计元素。现代图形设计中,山海经的传统图形不同于其他的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内容生动有趣,比较具有民族性,装饰性和象征性的神兽等图形。
3.1.1图形元素的提取
这些传统图形的形成经历了很久的传承,传承的手段是创新与继承。我们可以从这些图形中提炼出可以继承的元素,再增加新的元素对原始图形的突破和创新。在我们的设计中将原有图形上多余部分进行删除,留其精华的元素。留下山海经的神兽外形元素,再利用想象和创造,创造出新的独特的山海经图形,使图形更具有特色的现在设计。
在对传统图形的改造中,要打破常规,敢于无中生有。可以依循图形本生的形态、比例,重新归纳出一种秩序美感,再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全新造型,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还可以是与原图形特征无关的创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把各种形式组织到一起创造出新的有趣的图形。例如原始彩陶中的纹样是比较具象的,经过图形的创造,变成简单,抽象,概括的几何图形。本设计中山海经的图形经过新的创造,用点、线、面的方式全新构图创造,大胆想象形成新的图形。
3.1.2色彩元素的提取
我国古代就有“五色论”一说,分别为青、赤、黄、白、黑。这是古人通过大量的色彩实践得到的结论,这五种颜色只能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出来,而这五种颜色可以混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山海经》中的很多物种的颜色都是依靠这个理念的,“五色论”已经从原始的思想观念的沉淀积累中获得了独立的审美意识。而我国古人又在不断地绘画和实践中完善、改进这一美学体系。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彰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古代独具一格的设计色彩美。如“杉泽”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插画家,专注于对《山海经》中神话动物的描绘。其作品《句芒》(上图3-1)描绘了一个鸟身人面、乘两龙的神幻形象,龙一改平常的金色而用红与黑。整个画面由黑红白绿构成,配色多遵从《山海经》赤黑青白黄的色彩体系,所以画面的呈现效果不自觉就带有了神秘优雅之感。
3.3《山海经》图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从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海经》入手,挖掘《山海经》元素极强的审美艺技术特征与存在意义--其“神”韵与“形”质特点,结合其在服饰设计领域中应用现状、以及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将其合理地应用在现代服饰设计实践中,让传统文化在今天重重新散发出璀璨光华。
3.3.1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盖亚传说熊英( HEAVENGAIA ) 2020春夏系列秀。有以《山海经》中描绘的山海奇景、神异怪兽为灵感,精致古朴。既有取材于戏曲和宫廷的,也有闪耀美丽的,还有华丽的。设计师们对“中国风”的演绎,大部分都走夸张路线,颇有“叮咚咚咚”的意味。 山海经形象黑猫白猫2020春夏系列表演。 图主办方提供图片黑猫白猫2020春夏系列,从《山海经》的神兽、花木元素出发,结合温暖高档的明亮橙色,打造美丽。并将华丽的大气戏曲元素与花丝镶嵌等手工艺相结合,使服饰华丽如艺术品。(如上图3-2)
国内设计师品牌 MS MIN 将其 2017年春季系列(图3-3至3-4)“有《山海经》也有中山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层次地进行结合展现,以刺绣的方式将应龙图案以对称的方式绣于衣身两侧。龙首面相和善,脊背处的龙翼微微张开,腾驾于云层之上,且制作工艺细节精致与明代蒋应镐的表现手法类似,但在明代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改良,减短了龙身在图案中的整体覆盖面积以突显龙头的精美,简化了鳞片的繁琐程度,用儿根较短的曲线代替,反而显得更有层次。两条龙向前对望,似乎在进行某种交流,给整套服装增添了不少神韵和趣味。
4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在现代国际时装界的运用也变得频繁起来。服装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表达精神风貌的窗口,适合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但据了解,《山海经》与现代时装的“交流”并不多,着实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情。《山海经》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其记载的神话传说与历史人物、神怪畏兽等人文内涵都与当下流行不谋而合,在丰富设计元素的同时也可提升本土设计话语权。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山海经》是中华传统瑰宝型古籍,将其与时装进行结合发展有利益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从《山海经》本身来看,其自古至今的传承过程中本身也存在一些有待挖掘的疑点,值得人们深思和进一步考究,其独特的神话背景故事也隐含着一种中华文化独具的神秘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硕 《山海经》中异兽形象的二维设计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D].大连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8年
[2]何瑞华 肖冉婷 中国神话文化元素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山海经》为例 [J].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
[3]宋美音 薛凯伦《山海经》中的图腾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J]. 2020年
[4]《山海经》中人兽形象研究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J]. 2017年
[5]尚囡《山海经》的异兽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20年
[6]郑喆成 《山海经》中的神物造型设计及其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D]. 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