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小学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的变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教学活动,实践性特点比较明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参加实验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不断满足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是一项基本的认识活动和科学活动,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不够完善,学生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大多都是通过观察来获得的,通过参加科学实验活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调动感官系统。其次,科学是小学教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和其他的教学科目存在一定的不同,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学会构建学习框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科学实验活动单一化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科学教学。就目前来看,一些教师素质文化水平较低,在科学实验活动教学过程当中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导致实验活动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甚至重复的使用一个科学实验活动,过于单调化,降低了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标。其次,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而一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不能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多媒体设备使用频率较低,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2教师素质水平较低
就目前来看,一些小学科学教师缺乏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在科学实验活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进行教学,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科学课本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无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对科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甚至实验活动缺乏趣味性,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其次,一些教师认为科学实验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无法掌握科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在实验活动中忽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
3.1选择合适的内容
兴趣是激发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动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和是观察内容才是关键的。首先,大自然是活的教材之一,为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到大自然中进行直接经验的学习,在大自然中搜集材料,让学生之间更亲密地接触到大自然。比如,在教学《用根、茎、叶繁殖》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和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观察周边植物的繁殖方式,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这样?”“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等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其次,生活当中也处处存有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为什么水受冷时体积会变小??”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生活中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留心生活当中的科学,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3.2增强观察的效果
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力,要求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比如,在教学《养昆虫》时,教师可以以蚕为例,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蚕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视频,让学生分析蚕通过蜕变化蛹成蝶完成生命历程与循环的过程,掌握蚕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适宜条件,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当中的科学常识。其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一些不能接触的自然现象,化小为大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活动氛围,帮助学生去观察和理解事物。比如,在教学《动物的庇护所》时,教师可以互联网搜集相关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不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3.3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
小学生对生活环境是比较关注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环境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设立一些科学主题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如,在每个主题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邀请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料收集,然后将收集的图像文本和其他材料分发到主题墙中,在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使教育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科学角来开展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在科学角放置一些种子的标本,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子标本的形态,并将种子栽种起来,让学生去照顾植物的生长,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种子的生育发育全过程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观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求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的科学活动内容,积极创设良好的科学活动氛围与氛围,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科学活动当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修珍.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3,No.1124(05):167-169.
[2]左赛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教育与教师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2.DOI:10.26914/c.cnkihy.2019.058528.
[3]韩兴东.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2.DOI:10.26914/c.cnkihy.2020.04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