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路径探究
摘要:在当前不断深入的新课改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需要进行大胆创新,同时也需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层面。通过对一些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学层面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相对较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十分紧迫,理想信念教育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理想信念
引言
随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日益被看重,全面的教学水平已得到显著的改善。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仍存在问题,且强化压力也比较大。虽然许多老师已意识到,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理想信念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由于缺少实践经历等特殊原因,这种培养方式往往只是走过场。所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路径,对于推动这方面的教育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概述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只是初级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明确目标,也构成了教学的核心内容。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独特性,它已经变成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效工具。然而,在这个互联网的世界里,许多青少年存在着理想信念的丧失,并且网络上的恶劣观点对他们的认识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冲击。所以,对于理想信念的培养已经被赋予了更大的关注度,它已经转变为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部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过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核心任务,这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路径探究
(一)提高思想认识,时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执行教师减负的政策,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更充裕的时间与精神,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更加集中精神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其中也涵盖了对理想信念的培养。如果我们希望把这种理想信念的培养贯穿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那么老师就必须培养起积极的态度与行动。首先,老师必须重新审视他们的职责,将其由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身份改变成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成长方面的指南,同时也是他们的心灵伙伴。这种职责的重新设置可以促使老师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其次,老师需要适当调整授课的时间与课程的长度,以适应考核的需求并满足提高能力的期望,借助于理想信仰的教导来增强学生的思维、政策、道德等方面的品格。
(二)从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内涵
对课程规则和教材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明确它们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此外,对理想信念的塑造也是初级中学道德与法制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这个观点在课程目标、课程特质以及教材内容等多个层面上都得到了体现。课程目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为了引领和促进初中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于学生理想信仰的塑造和坚持。课程的特点涵盖了思维、人文以及实践,这些都反映出对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理想信仰的需求。教材的主题包括个人素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等,同时也融入了对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师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
2.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教师需要实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变化,以便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理解和发展状况,寻找并处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成长需求,将这些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相连,以此来进行教学策划。接下来,我们需要依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基本理解来进行教育,同时也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以此来丰富和扩充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以此来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人愿望,并指导他们把这些愿望融入到中国梦中,以此来帮助他们构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最后,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理想信念的教育元素,重视理想信念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保证学生能够接纳和理解。同时,也需要策划出适合学生实践和运用的课堂活动,以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持续性和日常教学的完美结合。
(三)多维融入,通达教育教学,长效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为了优化教学模式,老师必须深入探索课本里的理想信念的含义。他们的授课并非只是死记硬背地重复课文,而是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把理想信念的教导融入到课文的知识关联和逻辑结构之中。老师需要依照各种教学主题,运用多样化的授课手段来达到对理想信念的最佳教导。他们也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类额外的教育材料来增加对理想信念的教导,在历史和现状中,存在着许多与理想信念教育有关的素材,因此,老师需要主动去挖掘并使用这些素材。比如,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土的红色文化和电影资料,通过实地考察、撰写观看体验、组织主题活动等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投入并进行表述的平台。
要改革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关注评估的主题和手段。理想信念是思维的一部分,其主要通过文字、言辞和行动来展示和呈现。传统的纸质测试更多地关注基本知识的检验,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得分和级别,并不适合用来评估理想信念。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评估方法,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动态且独特的评估。在撰写评估时,不能简单地表述,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同时,评估应能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并避免或澄清错误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者有能力通过交谈来洞悉学生的思维模式,观察他们的日常活动,并对他们的理想信仰的发展情况进行追踪和记录,从而得出公正、真实的评估。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只是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重要部分,也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公共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教育的推动者,我们有责任积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落地,同时也要保证其能够不断持续发展。因此,老师需提升自我意识,始终关注理想信念的教导的价值;并且,需从课程、教科书及学生的具体状态着手,有目标地开展理想信念的教导;另外,也需将多种方法整合到教学中,全方位提升教育的成效,从而持久地推动理想信念的落地。
参考文献
董有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10):231.
姜松梅,刘三妮,王于红.坚定理想信念的四个着力点探赜——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维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0(3):6.
高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路径探究[J].[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