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熵值法的四川省农村电商与物流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四川省农村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革新,加快了流通效率,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深入了解农村电商和物流的发展趋势,探索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一个包含多个关键指标的评估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对它们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构建耦合模型,重点分析2014-2022年四川省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揭示内在耦合机理。
关键词:农村电商,农村物流,耦合模型,协调发展
1引言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计划的持续实施,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展现出积极的趋势。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到电商队伍中来,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推动了农村的产业升级,带动农村人口创业增收,农村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县乡电商物流需求的大幅度上升。近年,电子商务及其物流体系的进步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22年6月商务部和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发文《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速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配送的协同进步,特别是在加强县乡村电商体系与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互联互通,以实现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的顺畅性。
国内的众多学者对电商与物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1-6],综合来看,电商和物流的综合发展,能够保障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物流是电商实现的关键环节,电商又推动物流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村电商物流的协同发展可以让农产品得以参与市场竞争、让工业产品得以进入农村地区,可以促进农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进而在农村地区形成新型现代经营主体和营销理念。
2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2.1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准确评估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进展,本研究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原则选择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键因素,参考樊俊花(2019)、陈岫(2022)、朱鑫彦(2021)[7-9]的研究,分别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和农产品物流综合发展指标体系。
2.2数据处理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耦合模型进行评估时,由于所采用的指标在数值大小和量纲上存在差异,必须先对这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它们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构建原始矩阵:,X为初始评价矩阵,其中Xij为第j个指标第i年份的初始值;n为评价指标;m为评价年份数。
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旨在解决数据间缺乏可比性的问题。通过极值法,将各项指标转换为标准化分数,确保这些值在0到1的范围内。
2.4熵值法确定权重
首先计算出指标的信息熵,信息熵越小则代表该指标提供的数据量越大。根据信息熵的定义,熵值计算公式:
式中1-Hi表示的是第i个指标的差异性系数。1-Hi越大,则差异性系数越大越接近于1,同时表明信息熵Hi越小。1-Hi越小,则差异性系数越大越接近于0,同时表明信息熵Hi越大。
2.4效益值计算
效益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得出各年农村电商效益的综合得分;农村物流效益的综合得分;最后进行综合效益的计算。T为农村电商与物流综合效益,其中α=β=0.5,综合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2014年至2022年四川省农村电商子系统评价值和农村物流子系统的评价值、综合评价指数T。
2.5耦合模型
物理学首次引入了耦合这一概念,通过容量耦合系数模型阐述,随后该模型被扩展应用于评估多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本研究将四川省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作为两个系统,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就双方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统计测度研究,为实现对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耦合关系的量化研究,利用前述计算得出的农村电商及物流的综合指标,构建了描述两系统间耦合度及其协调发展水平的模型:
式中:为耦合度指数;和为农村电商系统和农村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数。
通过以下公式来量化耦合协调度:
式中:D为协调度指数且取值范围为[0-1];T为农村电商系统与农村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
(2)协调度等级划分
为了便于分析,将耦合度数值进行区间划分。借鉴刘耀彬(2005),魏金义(2015),马聪(2018)的相关研究[10-12],将耦合度划分如下表:
3数据分析与计算
依据前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四川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以及四川省商务厅和发展与改革委等官方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处理,计算各指标权重。
四川省农村电商子系统和农村物流子系统综合效益值T在2014到2022年期间呈上升趋势。从总体来看,四川省在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综合发展效益在稳步提升。从各子系统具体情况对比分析来看,在2014到2018年间,农村电商的评价值一直低于农产品物流,农村物流的发展对农村电商的保障作用大于农村电商对农村物流的推动作用;2019年农村电商子系统评价值超越了农村物流子系统评价值,说明农村物流的发展对于农村电商的贡献度小于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的推动,在2019年到2022年的四年里,农村电商子系统评价值一直保持着大于农村物流子系统评价值,属于物流发展滞后性,而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较快。
依据所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并应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得到四川省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的耦合度指数C及其耦合协调指数D的具体数值如下所示:
4总结与建议
4.1总结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计算四川省2014-2022年的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如下:从综合评价值来看,从2014年到2022年,四川省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方面的整体表现逐年提升,尽管这一进程伴随着一定的波动。从耦合度来看,2015-2022年四川省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两者的耦合度一直都是处于拮据性耦合的状态,这表明四川省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两系统间的耦合已经存在一定程度发展;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14-2022年间,耦合协调的程度表现为极度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失调—初级协1调,协调作用明显逐渐增强,说明了四川省的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发展都取得一定的进步,未来仍有很大的协调发展空间。
4.2建议
构建覆盖县、乡、村三个层级的物流配送网络,增强电商物流体系的综合运作效率,促进包括商业物流、速递服务、农业物资配送等在内的物流活动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针对县级区域,可以通过升级改进县中心的物流配送设施和乡镇的快递服务点。对于客流量大的服务点,引入高效的智能分拣技术和开发先进的快递管理软件,旨在提升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此外,通过整合县内的邮政服务、民营快递和商业物流资源,实施统一的物品分拣和配送策略,能够有效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成本,提升配送效率,进而推动物流成本的整体下降,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虹. 县域经济视域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路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6):114-117.
[2]周志胜,李彬.电子商务中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8(20):87-89.
[3]范方玲子,王茂春,陈厚春.基于共生理论的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同机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05):1-5+9.
[4]王柯媛,贝淑华.我国农产話跨境电商出口困境及物流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02):16-18.
[5]魏凤.基于双主体平衡的电商物流产业链共生耦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9):112-114.
[6]陈岱莲,李英杰,代焕杰,王文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J].中国果菜,2022,42(10):66-70.
[7]樊俊花.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2):141-142.
[8]陈岫,平海.新发展格局下城乡物流一体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22,22(4):215-222.
[9]朱鑫彦,王红艳.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农产品电商与物流耦合协调发展模式[J].辽宁农业科学,2021(6):25-29.
[10]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1):91-96.
[11]魏金义,祁春节.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90-96.
[12]马聪,刘黎明,任国平,袁承程.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耦合协调度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4):24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