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建设“双师型”队伍的理论逻辑、实践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从产教融合背景出发,探讨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建设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需求。在理论逻辑上,梳理“双师型”队伍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实证研究部分依托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案例,提炼出成功的实践策略与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成果,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路径,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言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职业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产学研结合,打通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实现教育资源和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在这一进程中,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双师型”教师是指爱党爱国,具备良好师德修养,具备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的教师。[1]当前,“双师型”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还不能高质量地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存在师资总量不足、企业实践经验较缺乏、持续职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基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探讨并构建一套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理论逻辑和实践策略,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在市域层面通过产教融合,高效建设和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二、理论框架
我国从1995年首次提出“双师型”概念到2022年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发展可分为概念提出、概念解读、内涵深化、培养体系构建和培养深化发展五个阶段,政策机制越来越全面。[2]“双师型”教师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步伐。[3]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他们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双师型”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他们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尝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当前“双师型”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是一个突出问题。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实中,由于双方利益诉求的差异、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师虽然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证研究
“产”与“教”具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具有互融性、互促性、共生性。[4]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全国推广。我们选择了位于新疆的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集聚了众多跨境电商特色优质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态和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该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建立教师互聘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设立教师发展基金等,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档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对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内“双师型”教师的调查,了解到他们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同时,收集了平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培训资料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平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
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通过教师互聘制度,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发展基金,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教师互聘制度,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成功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一制度打破了传统产教融合的壁垒,使得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一线员工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互聘制度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锻炼成长,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发展基金,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还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教师们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发展基金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阿拉山口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引入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实践策略
在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建设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和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产业认知,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产业认知的关键所在。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可以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产业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还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产业认知,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职业规划。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教师还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产品研发等项目,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实践经验。
(二)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是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重要措施。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和产业研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教学实践能力、产业认知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多维度为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和产业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发展环境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政府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供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教师队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优化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渠道等,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
五、实施路径
结合理论与实践成果,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路径。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这一规划的实施,可以培养出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内容,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推动形成“固定岗 + 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5]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将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基于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以教学质量、实践能力、产业贡献等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应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指标,综合考虑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考察其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开发等经历,以及其实践教学的效果来进行。产业贡献也是评价“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考察其参与产业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在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他们了解自身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四)加强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推动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基于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给予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为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对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支持措施。政策应涵盖资金、项目、培训等多个方面,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引进和激励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制订相关项目,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监管和评估。
[参与文献]
[1]汪洋青,杨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3(9):115-117.
[2] 赵刘,程琦,李慰隽.“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内涵结构模型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1):79-86.
[3]周鑫言.哲学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8(02):104-108.
[4]吴甚其.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要五“新”并举[N]. 光明日报,2023-05-16(14)
[5]袁淑君,周永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师,2024(03):191-19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202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研究重点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践研究”(编号:XJZJKT-2023Z01);2023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校为本”研究课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编号:XJBZKT-2023047);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任务课题“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4GZYB07)项目资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