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高中地理教师教研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胡立新 黄丽 苟伟
  
教育视野媒体号
2023年44期
四川省仪陇宏德中学 6376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高中地理教研活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教研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存在教研内容单一化、教研资源利用率不高、教研活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以及教研组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需构建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注重教研内容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前沿性;完善教研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研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教研组织的领导与保障,制定统一规划,以及校际联动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将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研;互联网+学习共同体;教研内容;教研激励;教研组织

一、高中地理教研现状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高中地理教研活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高中地理教研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传统的教研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过去,教研活动主要依赖线下集中式的研讨会、观摩课等形式,缺乏持续性和互动性,难以真正实现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和资源共享。此外,这种模式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教研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和单一化。很多时候教研活动过多关注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忽视了对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探讨,缺乏对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教研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教研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研资源日益丰富,但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甄别和整合机制。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教研资源由于宣传和推广不足,难以被更多教师所知晓和利用。教研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教研质量难以得到根本保证。同时优秀的教研成果也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推广,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研热情。教研组织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现有的教研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顶层设计,组织机构分散缺乏协调机制,各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互相孤立,资源无法充分整合和利用。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的改革和提升策略,推动高中地理教研活动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为高中地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贡献力量。

二、高中地理提升教学策略研究

1.构建”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教研新模式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地理教师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建立线上教研平台,通过视频会议、在线研讨、云端资源库等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师远程协作、资源共享、随时随地的教研互动。另一方面整合线上线下教研资源,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研模式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维一体的教研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感兴趣的教研主题,自主加入相应的学习小组,进行分课题研究和项目化教研活动。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教研过程和效果的实时监测和反馈,为后续的教研活动改进提供依据。此外,新模式还有利于教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形成优质教研资源库,促进区域间、校际间的教研经验共享和交流。

2.注重教研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地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教研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需求展开。一方面,教研应侧重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前沿地理理论和热点地理问题的研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同时教研内容应体现针对性和差异性,既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模块的教学重难点,开展相应的专题教研,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等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研主题,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此外教研还应渗透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讨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地理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和价值观。

3.完善教研激励机制和组织保障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教研活动持续、高质量开展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绩效评价体系,将教研工作的实绩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挂钩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同时对于教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团队,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树立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教研组织的领导和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地理教研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加强对全市(县)教研的统筹协调。在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教研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并为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经费保障。同时建立校际联动机制,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此外还要注重教研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教研理论和实务培训,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并鼓励教研骨干教师到高校或科研院所挂职锻炼,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教研中的指导作用。

结论: 通过对当前高中地理教研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传统的集中式、封闭式的教研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教研模式的转型升级。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开放式教研新模式,是推进高中地理教研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不仅能够实现教师间远程协作和资源共享,还可以根据教师个性化需求开展分布式异步教研。教研内容上要注重对实际教学问题的研讨,关注学科前沿,实现教研内容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完善教研激励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教研生态,以及加强教研组织建设,也是保障教研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焦会景,杨红,楚亚静.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21(9):218-218.

刘力源.基于"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高中地理教师自主教研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4-02-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