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重点聚焦于核心素养对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有效策略。首先,针对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强调思维技能的培养,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参与的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这些方法有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历史素养,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寻求新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确定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与资源的运用,强调思维技能的培养,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参与的激发,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一、确定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历史课程至关重要。这些目标应该不仅仅是关于传授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而且应该包括对于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素养的描述。这可能包括了解特定历史事件的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有效沟通的技能。因此,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出发展未来所需的核心素养。
(二)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的融入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意味着在规划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将关键的素养要求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融入进去。例如,设定一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要强调他们对文献材料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目标不仅关注了解历史事件,更在于如何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基于唯物史观,调动运用历史学科必备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综合素养。
(三)实践策略
要实现这一融合,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多种形式,旨在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也应该综合考虑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以确保教学目标全面地达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和史学研究著作的研读,关注历史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在此基础上,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和素养培养的融合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将得到不断优化,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课堂内容
丰富的课堂内容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至关重要。这一步骤包括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深度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生动详实的叙述方式,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过程,讲述秦国崛起、各国纷争、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秦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创新等,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使用视觉辅助和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历史资料和文物,展示秦朝统一后各种措施。这种方式可以使历史更加直观、具体,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不仅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加深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
三、强调思维技能培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西周的分封制,学生可以探究分封特点的和影响。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分封制和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通过这种思辨性的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对历史有更全面的认知。
历史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以秦朝统一为例,学生可以分析秦始皇采用的中央集权措施、对统一六国的影响,以及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可以研究古代文献如《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记载,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这种分析历史文献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还让他们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师角色转变与激发学生参与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以及激发学生参与是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上,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师不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以及鼓励他们表达和质疑。
课前可以设置引导性和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询问学生对于中央集权的看法,或者如何评价地方制度的发展历程,这种启发式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通过鼓励学生的思考、探索和参与,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结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激发学生参与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教师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激励者,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技能和参与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吸引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孙成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
[2]赖伟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