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经济的动态演化:时序演进、特征模式和发展趋势
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正全面融入数字经济“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在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在提炼、归纳、总结和评述数字经济的变迁发展历史以及数字经济基本理论动态演化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主题,以期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数字技术;融合创新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力根植于数字技术迭代更新、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和数据要素融合创新。当前,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变迁历史和数字经济基本理论的动态演化,把握数字经济的演进规律、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提升数字赋能水平,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总结数字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数字经济理论的演化历程,以期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数字经济运行的深层逻辑,为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总结数字经济发展历程,依据数字经济定义的发展,梳理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的意义及特征,并以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协同发展为梳理线,阐述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最后根据理论综述得出结论与展望。
数字经济发展的时序演进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与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期。前数字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生产工具,以传统要素为生产要素,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伴随着信息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过渡,新型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最后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期主要是新型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的融合创新发展,以新型数字技术作为生产工具,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作为共同生产要素,整合升级新型生产要素和核心数字技术,协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为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对数字中国建设的赋能效应,必须探索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规律和优势特征。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要素,兼具经济性与技术性。数据存在非竞争性与部分排他性、外部性、虚拟替代性与协同发展性和规模经济性。数据要素的公共产品属性是推动当代经济社会共享式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
数字技术是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工具,数字技术的主要特征如下:数字技术存在可编辑性与可追溯性,数字技术存在融合创新性,数字技术存在演进性。当前数字经济进入“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即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协同发展[1]。数字经济与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一种新的交互方式以实现经济增长[2]。数字经济发展与融合创新包括以下内涵:
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内在价值的经济过程[3]。由新型数字技术发展壮大的产业,延续了数字技术本身具有的特征,在数字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效应。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是实现新旧经济动能转换,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来转换掉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传统动能,更宽泛地覆盖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农业、工业与服务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治理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治理,从单一的政府监管转向社会协同治理[4],数字化协同治理的本质是多主体多维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协同治理,同时利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治理过程进行有效监测、管理、控制与决策,可以最优化治理行为和提升治理效力。
本文在归纳、总结和评述数字经济的变迁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理论的动态演化历史的基础上,认为今后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工作可以聚焦于以下几方面:1、目前学界对数据价值化与数字化治理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未来可深入研究数字化治理的研究成果聚焦于数字化环境治理、数字化政府治理与数字化公共危机治理等领域,推动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学界对数字经济与融合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尤其缺乏相应的机理路径分析,继而难以构建立足中国改革实践和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未来可以深入探寻数字经济与各领域融合创新的新路径,培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3、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诸如关键领域的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还有待加强等挑战。未来政府与企业要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风口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形成“三力合一”的多维参与机制和协同运作机制,共同探寻破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制约瓶颈的新对策,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昉、李海舰、蔡跃洲等:《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数字经济测度及“十四五”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2] Sadovaya E.,“Digital economy and a new paradigm of the labor market,” Mirovaia ekonomika i mezhdunarodnye otnosheniia,Vol. 62,No. 12(2019),pp. 35-45.
[3]中国通信院:《数据价值化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年)》,2021-5-27,http://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2105/P02021052739286230 9670.pdf
[4]何伟、全益桃、蒲东燕等:《数字货币对货币供给和传导的影响研究——基于持币偏好、数字人民币替代的视角》,《当代金融研究》2022年第10期,第94-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