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莉
  
教育视野媒体号
2023年74期
榆林市第九小学 719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不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位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更要从小开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是孩子们好奇心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重任,同时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天然平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的手段,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以及积极面对未来挑战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本文将介绍几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这些方法。

(一)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规划一周的零花钱最合理?”或“如何通过设计一个形状,使得面积最大?”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运用到数学知识,还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应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尝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同时,教师的角色应当转变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佳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学习到如何在面对未知时,运用创新思维寻求答案。

(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实际项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和应用数学。比如,设计一个家庭预算管理项目,让学生帮助家庭规划每月的收支,或者构建一个小型的建筑模型,让学生在计算与测量中理解几何知识。

在实施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项目,设定目标,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时学习数学。这种方法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比例”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烘焙大赛”的活动,让学生计算不同大小蛋糕所需的原材料比例,从而理解比例的含义和应用。

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情境,确保它既符合数学教学目标,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创新科技的运用

现代科技如计算机、平板电脑和虚拟现实等工具,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学应用程序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或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的实际场景中,进行探索和解构问题。

科技工具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利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以便更好地将它们融入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教育观念,敢于尝试,善于引导。通过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以及科技工具的运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帮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进步。

三、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的魅力。本节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创新思维。

(一)案例一: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结构设计

在教授三角形稳定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纸桥承重”比赛,让学生用纸张制作桥梁,要求桥梁能承受尽可能重的书本。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自然会选择三角形结构以增强纸桥的稳定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三角形结构更稳定,并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在比赛中,学生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三角形组合,或者改进连接方式,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二)案例二:购物数学模拟

在学习货币运算和比例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活动。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人有虚拟的预算,他们在“超市”中选择商品,计算总价并进行支付。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比如找零、折扣计算等,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在预算内购买最心仪的商品,这需要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尝试不同的购物策略,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三)案例三:几何拼图挑战

为了让学生理解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感知,可以设计一个几何拼图游戏。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木块,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自由拼接成不同的图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特性,还能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甚至创造自己的独特图案。

(四)案例四:生活中的概率实验

在介绍概率知识时,可以组织一次抛骰子的实验。学生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规则,比如“投掷两次骰子,求和为偶数获得一分”。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记录结果,然后推测和分析概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自然地思考如何设计更有趣的游戏,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求解,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数据分析思维。

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创新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去思考、尝试,即使失败,也是创新过程中宝贵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通过这些策略,我们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沃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创新无界。

参考文献

[1]席继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N]. 科学导报, 2022-09-27 (B02). DOI:10.28511/n.cnki.nkxdb.2022.000321

[2]王国敏.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N]. 科学导报, 2021-10-29 (B03).

[3]王昌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N]. 毕节日报, 2019-04-20 (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