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王立栋 李川 张喜姬
  
教育视野媒体号
2023年74期
厦门市湖滨小学

摘要: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途经,同时也是教育领域变革的新方向。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推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举措。本文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面向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时问题、师资素养问题、资源与平台支撑问题和教学评价单一的困境,构建了基于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活动框架,以期为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支架,促进人工智能课程有效开展,同时也以此促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广与创新应用。

关键词:中小学 智慧教育平台 活动设计 实践

一、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开展教与学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综合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各方面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借此备足、备好每一堂课,同时也可以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发挥平台优质资源的引导、拓展等作用来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度开展。其次,丰富的平台资源也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好平时“开不足开不好”的课程。

(2)多样态的应用场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了教师备课、自主学习、教师研修、家校交流、双师课堂、答疑辅导、作业活动、区域管理和课后服务九大应用场景,全面覆盖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多路径。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可以重组传统的教学流程,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无缝衔接与统一。

(3)个性化的技术支持减负增效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实现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路径跟踪和个性化评价,从而形成动态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图。同时,平台还为每位同学提供了自主探究的“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足或兴趣点进行查缺补漏和个性化发展。

二、运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落实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途经

(1)线上线下相结合,重组教学流程

为了更有效地落实人工智能课程,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师可以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设计预习材料、教学视频、互动练习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其他合适的场所,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线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问题解决、项目制作等活动,将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流程的重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组织双师课堂活动,提升课堂效率

双师课堂是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和教学互补。在人工智能课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双师课堂活动,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工智能教师担任线上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线上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互动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解答疑惑。本校教师则可以发挥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通过双师课堂,我们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和教学互补。

(3)提供资源、平台支撑,延展教学时空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可以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库、工具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工具。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在线学习、作业提交、互动交流等功能,延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其他合适的场所进行学习,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提供资源、平台支撑,我们可以延展教学的时空,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4)开展多元评价,以评促学

在人工智能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评价工具和功能,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交作品、展示成果、分享经验等,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和反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多元评价,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践

基于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以《智能垃圾桶》项目为例,其以传统生活中垃圾桶的弊端为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发现传统垃圾桶的缺陷和不方便之处并提出制作一个智能垃圾桶的设想。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各种垃圾桶图片,思考普通垃圾桶的缺陷和不方便之处,依据教师平台提供了有关垃圾桶的案例,小组交流讨论并提出制作一个智能垃圾桶的设想,填写课前调查单。

(2)课中 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自动开合垃圾桶的设想向学生介绍其原理,并利用双师课堂向学生着重讲解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垃圾桶的功能原理。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模型搭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回读编程。

(3)课后 课堂后,学生将工程日记和作品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在平台上,各小组进行组间互评,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作品,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教师对完成好的小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并借助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智能垃圾分类》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创意拓展,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优化完善。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对教与学深度和广度的延申,丰富的教与学资源和功能多元的应用场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人工智能教学中,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解决了教学时长短的难题,师生可以课前、课后利用平台线上交流互动,并借助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学习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金玉,汤玲,王瑞喆,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域推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09):30-37.

[2]徐碧波,裴沁雪,陈卓,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3,(02):74-8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