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护场理论使用红蓝光照射联合龙血竭胶囊对急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任红兵
  
云影媒体号
2024年18期
暨南大学附属医院 528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基于护场理论研究红蓝光照射联合龙血竭胶囊对急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红蓝光照射+龙血竭胶囊,n = 30) 和对照组( 红蓝光照射,n = 30) ,10 d 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第1、10天分别测量每组创面面积、护场面积,第1、5、10天检测创面PH值水平变化,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10d后,观察组和治疗组均的护场面积、创面面积均较前缩小,其中观察组缩小范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约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6.6%,组间比较,观察组创面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5、10d后,2组患者血清CRP、创面PH值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护场理论使用红蓝光照射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急慢性创面使创面酸性化,促进局部炎症消散,加速创面愈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急慢性创面; 红蓝光照射;龙血竭胶囊;创面愈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饮食结构变化以及抗生素的滥用,急慢性创面越来越常见。本研究基于护场理论,观察了红蓝光照射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慢性创面临床疗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慢性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治疗组30例。

纳入标准:性别不限;18岁≤患者年龄≤75岁。创面至少累及皮肤全层或创面基底较宽,不能早期缝合的创面,急性创面者不接受植皮或皮瓣修复的患者;中医证型符合血瘀证(气虚、气滞);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有恶性肿瘤、动脉溃疡、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真菌类感染性伤口;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1.2.1.1使用红蓝光治疗仪,红光波长(640±10)nm,蓝光波长(460±10)nm,每次30min(试验组红光10min、蓝光20min)。

1.2.1.2伤口常规处理方案

全身用药:前3天头孢唑林1g q12h;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疗程为10天。

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照射蓝光20min高能红光10min,并口服龙血竭胶囊5粒,tid;

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照射蓝光20min高能红光10min。

照射治疗完成后予以常规换药,然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

1.2.2评价指标与方法

1.2.2.1治疗前后护场面积及创面缩小面积

每组伤口分别于干预的前后测量护场面积。采用无菌薄膜沟边法测量护场面结,充分暴露患者创面护场,将爱孚贴伤口透明辅料完全贴附在患者的护场表面,黑色记号笔在无菌薄膜上勾画出护场边缘,取下薄膜计数无菌薄膜上勾画的护场范围内所占的单位面积个数。

1.2.2.2创面愈合的疗效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判定 。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2.2.3伤口ph值变化

每组伤口在干预的第1、5、10天采用使用PH试纸比色。正常皮肤PH值波动于4.80-5.7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线比较

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2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2.2.1对护场面积及创面面积的比较(表1)

干预后将两组的护场面积及创面面积与各自干预前相比较,发现两组护场的面积及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创面愈合的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约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6.6%,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伤口PH值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P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5、10d后,2组患者创面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安全性评价

在干预期间,所有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护场理论是中医外科疮疡中的特色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针对护场治疗临床外科疾病,可促进创面的愈合,并取得满意疗效。其中马静[2]等提出在溃疡期和收口期VSD箍围消肿,活血通络,进而促进疮面护场形成,加速创面的愈合。冀晓娜等[3]等指出通过现代负压引流手段,同时结合中药外用,能够达到显著促进感染性创面的封闭。牧晶等[4]认为慢性溃疡护场是其创周局部的“瘀滞”现象的统称,临床干预创周护场可以加速创面修复愈合。刘婷婷等[5]发现早期应用箍围法(红肿消)可提高大鼠血浆内LXA4的表达,阻断炎症反应进程,从而有效促进护场形成。曹敏然[6]基于护场理论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本研究中使用红蓝光照射创面及创周,激发自身免疫生长能力,加速创面愈合。红光具有光化学效应和热效应,从而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伤口愈合。研究表明[7]蓝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慢性胃炎、痤疮等疾病;谢南珍[8]研究表面红蓝光联合使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轻伤口疼痛。光照治疗为非创伤性治疗手段,用于急慢性创面中,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从中医角度讲,红蓝光照射创面及创周通过作用于溃疡的创面及创周,改善创周微循环,使创周护场处的气血脉络得以疏通,从而促进溃疡愈合。

综上所述,基于护场理论使用红蓝光照射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急慢性创面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使创面酸性化,促进局部炎症消散,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4.

[2]马静等.“负压闭式引流”箍围消肿促进慢性溃疡护场形成机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93-94

[3]冀晓娜等负压引流结合中药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及护场理论初探.[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2).110-111

[4]牧晶等.干预创周治疗慢性溃疡及护场理论初探.[J].中医药信息.2020.37(04).86-89

[5]刘婷婷等.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红肿消)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脂氧素A4(LXA4)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bao.2017.40(03).208-213

[6]曹敏然等.基于护场理论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肛周蜂窝织炎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2).2628-2633

[7]贾丹兵.朱宇.刘珊.等.红光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3):1195-1197.

[8]谢南珍.LED红/蓝光照射促进创伤后慢性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J].2016.38(10).1183-11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