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建构与实践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包括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然后,文章详细论述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过程,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评价体系框架设计等方面。最后,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工具。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现状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绘画技能和作品的完成度,而忽视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能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阻碍其全面发展。因此,亟需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重新建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二、建构与实践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需求,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作品完成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美术素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造力、文化理解和传承等方面。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
通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构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美术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和传承等方面。
2.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的美术兴趣、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教学内容包括绘画、造型、色彩运用、手工制作和艺术鉴赏等方面。
(二)评价体系框架设计
1. 评价目标的确立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目标的确立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美术素养水平。
2.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且可操作性强。可以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同时,评价标准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以作品完成度和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美术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档案袋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发展情况。
四、评价指标体系
(一)图像识读能力
图像识读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它侧重于评估学生是否能准确识别和解读各类图像信息,涵盖线条、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所共同营造的视觉效果和深层意境。这一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图像的基本构成,更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图像背后的艺术语言,体会创作者通过图像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图像的阐述和解读,来判断其图像识读能力的强弱,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像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二)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表现能力是对学生在绘画、造型等艺术实践中的技能水平和创造力的综合考量。这一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手绘技巧、色彩搭配、构图布局以及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在美术表现能力的评价中,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评估其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来构建视觉形象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它们体现在学生能否创作出既符合主题又具有个性和新颖性的作品。
(三)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是评价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品味的重要标准。它涉及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鉴别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在评价学生的审美态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审美偏好、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此外,学生是否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艺术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也是评价其审美态度的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指标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在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维过程、对新技法的探索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一指标的评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文化理解与传承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评价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理解与鉴赏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认识与传承意识的标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评价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视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通过这一指标的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持续改进。通过明确核心概念、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框架以及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林丹丹.新课程(上),2019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育探究[J]. 苏佳丽.小学生(中旬刊),2018
该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23226)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套学院校级研究中心“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研究中心”(项目编号:HYYJZX20180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