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郑志云
  
云影媒体号
2024年29期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习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综合能力。通过实施项目化学习,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抓住“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项目化学习”系统;只有这样,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

1.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实践力的发展包括了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化学习的帮助下,可以构建更为真实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索,并进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语文实践力得到有效提高。像在项目写作中,可以通过围绕主题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信息的整理,然后在合作讨论下构建文章结构,并理清文章写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完成对学生写作技能的锻炼,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判断等综合能力。

1.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下,团队协作能力是社会对人才要求具备的品质之一,而且这一品质对学生个人成长而言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素养。项目化学习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十分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验。在项目化学习下,习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小组中完成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以使整个团队达到共同的目标。例如,在趣味化习作项目中,由学生进行分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的创作,可以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下对主题内容进行发散,然后进行构思,再通过有效分配任务进行习作后进行互相修改。这一过程使学生倾听了他人的想法、尊重了他人的意见,并在组内合作下对各类观点进行协调,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选定合适的项目主题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需要选定合适的项目主题。教师要明确,项目主题的构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像环保类、家乡类、父母亲情类、动物类等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同时,项目主题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年龄,更要确保任务的设计具备适应性。低年级学生的项目习作主题要比较简单,能够单刀直入地体现出主题的重心,像“我的动物朋友们”“四季变换的色彩”等;而到了高年级则需要使主题更具挑战性,像“科技改变生活”“宇宙的奥秘是什么?”等。

例如,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一颗种子”作为项目主题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有效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新性的探究。项目任务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可以围绕“假如我是一颗种子”这个主题,从自己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的视角出发,想象自己在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在合作习作中,学生可以探讨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成长,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植物的过程。这样的项目主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性的探究。

2.2.引导学生开展探索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需要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项目主题,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教师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为项目内容的导入提供有力的指引,也可以利用话语以及肢体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我的家乡真美丽”的主题习作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各地的美景,从而让学生对主题中的“美丽”有更直观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等,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美丽家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家乡的美。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和发现家乡的美。像让学生分组后,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景点或文化现象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访谈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将搜集到的素材整理成一篇介绍家乡的短文。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2.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项目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更能有效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可以完善学生展示与交流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这时可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使学生互相倾听,学会理解。更为直观的是,通过此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共同探讨写作主题的同时,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素材,也能在小组合作下通过互相评价与修改,使写出来的作品更加完善。这些都指向了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并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生活万花筒”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观察、体验并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确定习作的主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活跃性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接下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进行相互审阅,可以在修改方面,帮助学生纠正标点、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完善作品。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的主题。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既要注重对习作的深入研究,又要在项目化学习中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只有建立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项目练习中,通过各种任务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摸索到习作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敏.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04):72-74.

[2]王玉婷.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3):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