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南京市10家培智学校与康复机构的调研

温凯璇 伊晓
  
云影媒体号
2024年39期
1.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 210038 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 210038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论文以南京市10家培智学校与康复机构为调研对象,研究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开发适合智力障碍儿童的体育课程,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培智学校和康复机构提供科学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制定有效的体育课程,以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培智学校,康复机构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视野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政策持续利好,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愈发重视。为了不断满足智力障碍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促进社会和谐,我国颁布诸多政策扶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关注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体育在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目前培智学校与社会中的康复机构和公益机构中,普遍存在体育类指导教师资源匮乏的情况,导致特殊中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与其需求有一定的脱节。

在王红妹《江苏省培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余璐璐《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优化研究》论文中表明:在教学方面,培智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功能补偿与康复和培养智力落后的学生的能力为主,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并不能达到功能缺陷与补偿的目标,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创新不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2][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针对0-14岁智障儿童,以创新体育课为中心,创设多种综合类课程全面发展课程体系,以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基本活动和各项身体素质,改善和增强身体机能,使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与能力,而更好地适应与满足智力障碍儿童体育康复需求。

2.研究意义

项目能够补充特殊体育课程方面的空缺,使得课程具有更强针对性与创新性。特殊体育行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且特殊体育课程资源匮乏,项目所开发创新的课程是非常需要的,对于特殊体育课程方面有巨大的贡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二、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主要特点有:感知觉迟钝、缓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薄弱、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情绪变化快、独立生活能力差和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需求

(1)个性化服务

(2)情感及社交支持

(3)生活技能培训

三、南京市培智学校与康复机构的调研

(一)调研方法

网络问卷调查

(二)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和调查内容,本次网络问卷调查活动针对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展开调查,,一共回收了150余份有效问卷。依据调查的主要目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体育教师专业来源和接受培训情况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的有 46人,占 33.3%,接受过培训的占 41.7%,特教专业毕业的有30人,占 13.9%,接受过培训的占60%,既不是体育专业也不是特教专业的有67人,占52.8%,接受过培训的占15.8%。这说明江苏省培智学校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既不是体育专业也不是特教专业,且接受过培训的比例比较低。

2.特殊学校与康复机构体育课程开展情况

从表中可以得知培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体育游戏、乒乓球、田径、篮球、跳绳。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性教师缺乏。

(2)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3)体育课程设置较为传统,针对性不够强。

四、课程开发

(一)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

1.课程内容与特点

游戏互动课:游戏互动课是以“特殊儿童体育游戏”课程为模板,通过互动的方式带动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游戏教学形式。

课程特点:通过“模块化体育游戏”带动智力障碍儿童锻炼身体,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与社交能力。

体适能适应课:利用锻炼身体各组织机能的模式,并将课程能力加以“适应化”,从而对智力障碍儿童加以干预。

课程特点:鉴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小肌肉群发展不良与精细动作弱的特性,通过“适应性”课程达到原有“体适能”的基本效果。

户外球类课:户外球类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球类,对球类游戏进行“模块化”与“简单化”的设计。

课程特点:户外球类课以球类运动游戏结合“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运动康复学”和“运动训练学”等专业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授课。

益体感统课:以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感觉器官、神经中枢及运动器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整合,及其感觉统合能力对儿童基本能力整体发展的影响。

课程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感觉刺激上未能做出适当反应而通过感统训练达到提高对各种感觉刺激的适当反应和对各种感觉的辨别能力。

悦动操舞课:悦动操舞课是以“操舞运动”的基本原理,通过操舞动作节奏、音乐韵律,来激发智力障碍儿童产生运动快乐的娱乐类课程。

课程特点:该课通过音乐与操舞的结合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将儿童带入操舞的韵律中形成操舞形体姿态、基本步伐。

综合类适应课:综合适应发展课是由智力障碍儿童语言社交、生活自理能力组成的以锻炼全方面综合发展的课程。

课程特点:该课程能够有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丰富儿童生活内容陶冶情操,提高儿童心理素质。

(二)课程实施和评价

1.课程实施

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是确保课程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关键步骤。下面是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一般步骤:

(1)落实教学计划

(2)热身运动

(3)教学指导

(4)练习和实践

(5)游戏和活动

(6)个别指导

(7)课堂管理

2.课程评价

(1)观察记录

(2)使用评估工具

(3)给予反馈和评价

(4)调整和改进

(5)教师评价。

五、总结

通过调研发现,南京部分培智学校通过开展体育课程,对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实施以及评价过程进行了较好的管理。研究在南京市10家培智学校与康复机构的调研前提下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针对0-14岁智障儿童,以创新体育课为中心,创设出多种综合类课程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开发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从而更好地适应与满足智力障碍儿童体育康复需,填补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中的一大空缺。智力障碍儿童体育课程开发有效丰富了培智学校中体育课程内容和类型,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运动水平、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为培智学校和康复机构提供科学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制定有效的体育课程,进一步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

第一作者简介:温凯璇(2002-),男,汉族,甘肃,本科,体育教育,Tel:18801593117,E-mail:2322728080@qq.com。

通讯作者简介:伊晓(1989-),男,汉族,山东,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学。

参考文献

[1]“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国办发〔2021〕60 号.

[2]王红妹. 江苏省培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扬州大学,2010.

[3]余璐璐. 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院长基金(2022YZJJ-SK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