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论文深入探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能农业装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应用模式和效果。进一步研究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成本、数据安全、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最后,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现代化;应用;创新
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现代化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以及农业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现状
(一)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动植物生长状态等信息的实时感知、采集和传输。例如,在温室大棚中部署传感器网络,可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为精准调控提供依据;在畜牧养殖中,给牲畜佩戴电子耳标或植入芯片,可实现对牲畜个体的身份识别、健康状况监测和行为跟踪。
(二)农业大数据
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数据、农产品市场数据等。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农业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决策、市场预测、灾害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利用气象大数据和作物模型,可以预测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流行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基于农产品市场大数据分析,可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创新应用
(一)农业生产环节的创新应用
智能化种植系统,通过集成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种植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气象等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状况,自动调整灌溉、施肥、施药等作业方案,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决策和精准化管理。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和酸碱度,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配施肥配方,通过精准施肥设备进行施肥作业,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温室大棚、养殖舍等环境的智能控制。通过安装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饲料投喂、疫病防控等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为动植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农业经营环节的创新应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技术,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采购商,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购买到新鲜、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的产销对接。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的农产品特色馆,以及专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如一亩田、美菜网等,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支付、结算、保险等金融服务。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共享和风险防控,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农业管理环节的创新应用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农业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动态监测。通过该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利用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GIS技术,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基于物联网、二维码、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追溯。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成本较高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和软件系统(如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业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前期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较高,对于普通农户和农业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限制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应用会产生大量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敏感数据,如农田地理信息、作物生长数据、农产品交易数据等。这些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安全威胁,不仅会损害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还可能影响国家农业安全。
四、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发展策略
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扶持力度。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针对农业信息化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对项目建设、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给予补贴和奖励。通过财政支持,减轻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鼓励其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企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资金保障。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五、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农业物联网将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农业物联网将实现从单点监测向多参数、多维度、智能化监测的转变,形成更加完善的农业物联网感知体系;同时,农业物联网将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控制。
(二)农业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农业大数据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市场、消费等全产业链的精准预测和决策支持;农业大数据将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的可信存储和共享,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农业大数据将为农业产业的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撑,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董引平.试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41(11):32-34.
[2]鞠思佩.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08):123.
[3]金石聲,李珏.大数据背景下的气象服务创新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