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灾害性天气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杨梓健
  
云影媒体号
2024年62期
440301199409083610

摘要:文章探讨了灾害性天气对建筑工程的多方面影响,包括暴雨、台风、暴雪、雷电等。详细分析了这些灾害性天气如何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造价。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如加强前期规划与设计、完善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建筑工程;影响;应对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领域,其建设过程和成果往往受到自然环境的显著影响。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台风、暴雪、雷电等,因其具有突发性、高强度和破坏性等特点。深入研究灾害性天气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和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天气的类型及特点

(一)暴雨

特点,时间内降水量大,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但强度很高,易引发洪水和内涝。暴雨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滑坡等次生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形成原因,气环流异常:例如副热带高压位置偏移、热带风暴活动等,都会导致局部地区降水增多。大气不稳定度增加:暖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释放潜热,进一步增强上升气流,形成恶性循环。地形因素:山区和沿海地区由于地形抬升和海洋水汽供应,更容易形成暴雨。地形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某些区域出现极端降水。

(二)台风

特点,力强劲,风速通常达到或超过每小时119公里,伴有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台风不仅直接影响陆地,还会引发海上巨浪、潮位异常等现象,威胁航运安全和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机制,风是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气旋,通常需要温暖的海水(一般要求海表温度在26.5摄氏度以上)和湿润的大气环境。这些条件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汽,使气旋不断加强和发展。台风中心的低气压区吸引周围空气流入,上升气流在高空向外扩散,形成典型的旋涡结构。

(三)暴雪

特点,雪量大,积雪深厚,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严重影响交通和施工,甚至可能导致供电中断和农作物受损。暴雪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条件,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当寒冷的空气与温暖湿润的气流相遇时,暖湿气流上升冷却,形成大量雪花,造成强烈的降雪过程。高空低温条件:高层大气温度较低,有利于雪花的生成和保存,使得降雪更加持久和强烈。

(四)雷电

特点,间放电,电流强度极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可能引发火灾、损坏电器设备等。雷电还可能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发生原理,电是由于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和释放所引起的。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云层内部和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差异逐渐增大,最终导致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从而引发放电现象。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还会引发冲击波,形成雷鸣声。

二、害性天气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一)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暴雨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影响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延误工期。土方工程和基础施工在雨水中进行,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影响后续施工。此外,连续的降雨可能使得土壤含水量过高,难以进行压实作业,影响路基和基础的质量。台风迫使施工暂停,破坏施工设施,延长项目时间。台风来临前需要进行防风准备工作,如加固临时设施、转移设备等,这些都会占用时间和人力,影响施工进度。台风过后,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进一步延误工期。

(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暴雪使建筑材料受潮,影响其性能,降低工程质量。例如,混凝土在冻结前未能充分凝固,可能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钢筋在低温下也可能变得脆弱,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雷电可能损坏电气设备和建筑结构,影响工程质量。雷击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故障,影响施工机械和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雷电还可能引发火灾,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造成损失。

(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工地上的深基坑、高边坡在暴雨中容易失稳,增加施工风险。此外,雨水会使道路和工作面变得湿滑,增加人员摔倒的风险。台风造成的高空坠物、建筑物倒塌等事故风险增加。施工人员在台风期间进行室外作业,面临被飞来物砸伤的风险。台风还可能引发海水倒灌和洪水,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工程损坏需要修复,增加了工程造价。例如,暴雨引发的水灾可能损坏已建成的结构,需要重新施工。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可能摧毁临时建筑和设备,增加重建和维修费用。为应对灾害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设备投入增加了成本。例如,为了防止台风带来的破坏,工地需要安装防风网、加固脚手架等,这些都会增加工程费用。此外,为了应对暴雨和洪水,可能需要购买排水设备和建立防水设施,进一步增加工程造价。

三、对灾害性天气的策略

(一)前期规划与设计

场地选择,开易受灾区域,如洪水淹没区、台风频繁区等。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全面评估场地的自然灾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建筑设计,抗风、抗洪、抗雪等结构要求。采用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设计标准和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的耐灾能力。例如,在台风多发地区,建筑设计应考虑采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和抗风结构设计;在洪水频发地区,建筑应设计为能够抵御水流冲击并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

(二)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搭建防雨、防风、防雪设施。例如,使用防水布覆盖建筑材料,搭建临时挡风墙等,以减少恶劣天气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影响。加强施工现场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和水淹。可以采用集水井、排水沟等措施,及时排除现场积水。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加固。例如,对边坡进行锚固和支护,防止滑坡和崩塌。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建立预警机制

与气象部门合作,及时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快速传递预警信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及时获得通知。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人员疏散和设备保护措施。包括紧急撤离路线、避难场所、设备保护措施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人员疏散和设备保护,减少损失。

结论

灾害性天气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不可忽视,但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防护措施、及时的预警和人员培训等应对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危害。在未来的建筑工程领域,应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浩.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J].南方农机,2018,4(16):191.

[2]张茜,代龙,常建华,朱立平.试析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J].山西农经,2018,6(01):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