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与路径

魏鑫
  
云影媒体号
2024年76期
西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切需要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政课堂,深刻理解数字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把握数字化与中学思政课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满足思政课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的发展要求。为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第一,用研促教,构建亦师亦友的教研共享平台。第二,用学促教,共建共享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第三,用评促教,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价值与路径

一、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时代所需、师生所求。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专门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为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要求中学思政课教师加快提升自身的数字教学素养和胜任力。

二、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

第一,教育数字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教”与“学”更智慧。2024年世界数字大会的重点之一是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这为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数字教学是连接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沟通的桥梁,是给予老师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的一些扶手,让学生和老师变得更好。信息化的数据可以帮助中学思政课教师科学地去掌握学生的状态,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绿色发展理念时,可以在课堂上运用VR技术带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感知我国全方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更加入耳入脑入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场景转换、现实增强、体感交互等技术,立足于现实,把学生放在“真实”情境中,满足自身探究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依据课程进展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寓教于趣”,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思政课,并将其应用于日常,从而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第二,教育数字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教学理念。2022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提出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思路举措。支持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造就乐学善教、主动创新、拥抱变革的新时代大国良师。教育数字化平台不断充实教学资源,更新教师所需知识、让数字教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让教师活学活用,形成终生学习的教学理念。数字化课程既是发展现代化教育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更是教育内容呈现的全新载体,为教育现代化繁荣发展带来强大技术支持动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同时数字化赋能新理念从课程目标方面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引导,从知识本位到素质本位的转变,抛弃形式化,虚无化思想和目的。

第三,教育数字化赋能中学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近年来,各地学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支撑,不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运用数字资源,让中学思政课教师通过同步课堂、信息技术与思政学科深度融合比赛等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师教学方法。例如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讲解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时,可以利用中学国家智慧平台资源引用视频中“不同地方的方言”来导入该课的讲解,改变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知识点的掌握与牢记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借助数字化教学设备针对不同学生的授课内容进行符合学生需求的调整。

三、教育数字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一,用研促教,构建亦师亦友的教研共享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立足于助学、助教、助研等功能,在大规模应用中有力支撑教师专业发展。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提到,2025年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配齐专职教师。教育数字化平台可以为中学思政教师提供名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网络教研,以中国特色教研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中学思政课教师参与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教学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二,用学促教,共建共享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库。教育数字化以教育数据资源为要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成功案例。中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教师培训,使教师在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以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例如,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讲解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利用智慧软件,将视频动画等元素融入课件,结合本地传统历史文化设计一条骑行路线,带领学生和动画中的任务一起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中学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优秀教师讲课案例边学习边上课,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方便教师备课、授课。数字资源的丰富,知识库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资料共享,对思政课知识体系建构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而言,它能更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思政课知识体系建构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用评促教,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利用数据分析,依托学校自主研发的数据系统,记录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家长和各科教师都可以参与评价,形成一套全程、全员、全方位的教师综合教学素质评价报告,按期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到教学的难点,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中学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数据和教师的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通过信息捕手技术收集来自学生课前准备、课中交互、课后活动多阶段的互动数据,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关注取向、完成进度等数据分析信息,从而遵循方向性、科学性、全面性、教育性课程评价原则,做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客观评价事实,面向全体学生并全面综合的进行课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正面引导与鼓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涵伟.数字化赋能中学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梗阻与实现路径[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1):30-34+38.

[2]伍裕玲,李妍.数字化赋能区域中学大思政课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4,(03):105.

[3]贾丽红,胡剑.数字化视角下中学思政课建设研究[J].老区建设,2023,(05):70-80.

[4]张佩云,卢彩霞2004.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思考[N].《求实》.2004年第2期.

[5]计琳,周敬山,谢诒范.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03):46-53.

[6]罗嫣才.教研参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93-98.

①魏鑫,(汉族,女,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