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回归生活,探索奥秘

——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刘本明
  
云影媒体号
2024年85期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光明路小学 邮编 276700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整合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元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具体实验案例,如“制作冰淇淋”探讨物态变化,展示了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如何深化学生的科学理解。通过问卷和小组讨论的评估方法,证实了这种教学策略在增强学生科学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生活化教学还鼓励学生在多样的环境中探索科学,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多角度问题解决技巧。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科学素养;实验案例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将科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还能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本文以青岛版的小学科学教材为基础,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验技能。本文还将探讨生活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积极影响,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实验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将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实验设计,教师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科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认知能力。教师需要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其中潜在的科学元素。可以通过烹饪过程讲解物质的热变化、通过天气的变化讲解水循环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观察科学现象,还能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应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用盐水和纯水培养豆芽,观察不同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或者利用日常可回收材料制作简易风车探索风力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类实验不仅可操作性强材料易得,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将实验中的发现与科学理论相联系。通过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异常结果,学生可以学习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性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1]。通过这些步骤,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实验设计不仅能够使科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策略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与评估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具有显著影响。这种策略通过将科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连接,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实践科学理论。以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来说明:某小学科学老师发现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为此老师设计了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制作冰淇淋”,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需要使用盐和冰的混合物来加速冰淇淋混合液的冷冻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亲自观察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而且理解了盐降低冰的熔点这一化学现象。为了评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反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实验不仅加深了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还增强了探索科学的兴趣,老师还观察到在后续的科学课上,学生们在讨论相关科学现象时能主动联系到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水的冷冻和融化过程[2]。此案例不仅显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也突出了其对提升学生科学理解和兴趣的积极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践和验证科学知识,从而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这种策略的成功实施,充分证明了教育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意义。

三、提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目标之一。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将科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生活化教学策略首先能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科学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厨房里的烹饪过程来解释化学反应,如何通过调整食材和烹饪条件来影响食物的味道和质地。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日常活动时自然而然地学习科学概念从而提升了科学素养。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被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时,他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更为开放和创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简单的装置来收集雨水,并探讨如何使用这些水进行日常灌溉。这种项目不仅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还需要他们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如果学生们发现家里的植物生长不良,他们可以使用科学方法来测试土壤的酸碱度并根据结果调整养护策略。这不仅让学生实践科学调查的步骤还帮助他们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生活化教学还包括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和环境,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3]。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相同的科学原理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应用知识,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使科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让科学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总结

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文章展示了如何将科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发现将科学教育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金梅.回归生活,探索奥秘——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 2018(10):1.

[2] 况开艳.回归生活,探索奥秘——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2019.

[3] 周浩然.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下一代, 2018, 000(009):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