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培训强基础,转变促发展浅析高质量推进“2+3”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摘要:对比菲莫国际,未来的烟草市场必将由更健康的新型烟草产品主导,而对于中国烟草,转变已是势在必行。实现成功转变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高素质队伍”,而具备实现转变核心的基础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培训体系。通过“高校+企业”+“基层单位+人事处室+培训团队”的“2+3”高质量培训体系的建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转变;培训体系;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但可以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的培训需求与职业院校培训供给的有效对接,而且能够促进职业院校的变革与转型,有利于企业职工素质与能力的提升[1]。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菲莫国际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15%,但其增长越来越依赖新型烟草市场,从收入端来看,减害产品板块2022全年为公司贡献收入达101.9亿美元,同比增长9%,营收占比达32%,其中22Q4为公司贡献收入29.38亿美元,占比36%,同时菲莫公司预期,到2025年,新型烟草产品对公司总收入贡献率将提高到50%以上”,由此可见未来的烟草市场必将由更健康的新型烟草产品主导,而对于中国烟草,转变已是势在必行。王银生老师的《中国烟草未来之路:六维烟草》中提到的六个方向:绿色烟草(绿色烟草产品+新型烟草产品)、智能+烟草、平台化烟草、文化烟草、全球化烟草、多元化烟草为中国烟草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我认为实现成功转变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高素质队伍”,而具备实现转变核心的基础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培训体系。
1现状分析
以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例,成立于1987年元月,属于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负责西安市的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及卷烟批发业务。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内设15个部门,下设14个区(县)局(分公司)、分局(营销部)和物流分公司。
1.1业务情况
以西安市临潼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例,现有从业人员60余人,下设综合办、专卖监督管理科、客户服务部三个部门,主要负责临潼区域内3000余户卷烟零售户的经营指导、监督管理及行政工作。
由图1、图2可知区局(分公司)员工学历相对较低,但年龄结构却有优势。
1.2培训情况
以临潼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例,目前主要培训分为区局内部培训与市局(公司)组织培训。
2影响因素
近些年从网络学院的课程质量、课程广度及参与学习人数,市局(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国内著名高校进行专题学习的频率和覆盖面,都能看出全行业及市局(公司)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但高质量培训体系的建立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形成还有差距,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2.1传统观念影响
行业内新鲜血液补充速度相对缓慢,基层单位员工年龄普遍较大,因工作习惯的原因,使多数员工形成了固有思维,多数员工认为我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这样的传统观念,这既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数智化的时代,更不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1业务工作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绝大多数区域内零售户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这直接导致基层单位业务工作量翻倍,又因为培训模式单一,效率质量均达不到员工预期,因此基层单位员工更愿意保证业务工作质量,所以培训热情和积极性均不高。
2.3培训体系影响
目前还未能建立“上下联动、规划长远、贴合实际”的高质量培训体系,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能满足行业转型及高质量发展需求。各种培训计划编制不符合实际不具备前瞻性,落实以保存痕迹化资料为主,效果和质量均有待提高,“高校+企业”+“基层单位+人事处室+培训团队”的“2+3”高质量培训体系急需建立。
3建设方向
3.1打破固化思维,形成相互衔接、科学合理、多元统一的培训新理念,培养员工终生学习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而作为烟草行业的干部职工更要坚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坚持学习各方面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才干,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持续拓宽眼界,坚决避免陷入少知而迷茫、不知而盲从、无知而乱做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的问题。坚持“培训不能成为一座孤岛”的原则,初步形成相互衔接、科学合理、多元统一的教育培训理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打好思想基础。
3.2坚持以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坚持以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计划落实“两张皮”,要认识到教育培训与高质量发展的密切联系,要持续关注培训对员工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实际效能。
3.3创新培训运作,构建“2+3”培训新模式
3.3.1“校+企”奠定高质量培训基础。
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助于增强员工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培训与工作实践、岗位指导紧密结合,研究开发“学习 - 实践 – 思考”的培训策略。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获得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技能,通过反复思考来培养品德。“学习 - 实践 - 思考”是一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是丰富知识和开拓眼界的基础, 实践是学习和思考的核心和归属,可以促进养成高效的行为习惯和出色的业务技能;思考则是学习和实践的内化与提升。在“学习 - 实践 – 思考”的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丰富培训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就能够再深化一步,认识就能够再升华一层。在培训中,选择日常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作为培训和效能提升的课题,通过学习研讨、质疑思考,形成解决方案并在解决问题中逐步验证,让员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检验教育培训效果,最根本的是看能否引发员工思考并有所感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能算是是真正有所收获,才能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改进工作方法。
按照“企业制定+高校配合”的工作思路,以岗位发展需求模型为基础,坚持系统实用、贴近岗位的原则,从实际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分析入手,依据工作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开展岗位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培训计划编制工作。以课程设计开发、课程设置安排为重点,构建层次清晰、类别分明、注重业务技能的培训课程体系,依据工作内容编制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开发配套教材和相应课件。注重内部编写开发与外购租赁相结合,初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需求,针对性较强、特色鲜明、覆盖范围广的培训课程,积极构建案例库和试题库,实现全系统资源共享,为助力更多人员考取相应资格证书提供必要保障。坚持“重点突出、适当超前”原则,鼓励在课程编制设计中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 研究式和案例法、情景模拟法、实地感受培训等生动活泼的培训方法,使员工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培训效果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转化。[2]
3.3.2“基层单位+人事处室+培训团队”开展高质量培训。
传统的培训模式未能实现“以需求为起点,以使用为目的”的闭环,培训计划编制不够合理,需求描述不够清晰,基层单位员工参与高水平的培训次数和频率较少,培训工作开展“重形式、轻效果”。市局(公司)职能处室要制定与生产实际、日常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听取基层单位员工培训需求并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指导性方案,同时还因积极开展并参与培训评估。在重视培训计划编制、内容确定和培训实施的同时,要持续加强“内部培训团队”的建立,增强基层业务能手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基层单位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以不断提高培训课程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吴峰.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绩效分析与改进路径[ J].教育研究,2016(1):70-76.
[2]杨险峰.创先为载体科学促发展,全方位推进教育培训体系化建设[ 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