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和完善生活设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领域不断发展过程中,工程建设规模日渐扩大,并使建筑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建筑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促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从而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及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1建设工程中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单位需要统筹协调各个相关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确保项目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在项目的前期规划阶段,建设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合作,明确项目需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需要与施工单位紧密合作,协调解决现场施工中的问题和风险。建设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展和质量。建设单位需要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建设单位应设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同时,建设单位还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和验收,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建设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资源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通过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建设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进度延误的问题,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建设单位需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项目预算和成本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工程造价。同时,建设单位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监控和核算,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的增长。
2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同时也是最难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针对一些没有竣工或者处于建设阶段的工程项目而言,其自身的危险系数比较高,而使用人员会自觉的遵守工程中的各项管理规定,并且对周边配套设施做好建立,但对投入到使用中的建筑而言,其中的安全问题则很难得到有效处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该项目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对于施工周边的人员而言,项目施工会对其进出写字楼带来不便。
2.2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不合理
建设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评估和确定项目的技术要求,也无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项目延误、成本超支和质量问题。
3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在探索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期间,积极学习与引入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在相关理念指导下不断革新管理体制以及各管理环节,结合工程定位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确定新型市场观念。该项目在创新工程管理理念中,主要把握以下要点:(1)展开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建筑市场当前的发展情况以及需求,引入多种现代化技术创建新型管理模式,如采用BIM技术。(2)创新文化观念,深化建立以人为本理念,将人视作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主体,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不断完善与优化工程管理方案,促进管理效能提升。(3)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要贯穿渗透绿色节能观念,严格控制扬尘、噪声等污染问题,减少水资源浪费,并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以推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4)创新精细化管理理念,基于传统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管理细节,并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并使整体工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2利用BIM技术加强全过程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复杂,涉及专业多,工期紧,在项目前期引入BIM技术。通过BIM技术,优化、提升设计施工图质量,基于BIM模型做好设计到施工的数据传递、减少返工、缩短建设工期。同时,基于BIM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存储与更新BIM基础模型及各类应用模型,进行信息集成、模型展示、数据交互、工程管理与技术协调等工作,并为后期运维管理预留条件,满足其它运维系统开放性的要求。初步形成BIM技术建模、修改、应用和交付等各阶段的标准操作流程,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族库和技术应用指导标准,争创典型示范工程。
3.3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为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工程在创新管理模式期间还同步创新管理制度。其一,明确工程各相关方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其不仅要自觉履行己方职责,还要加强彼此合作,全面遵守与实施工程管理制度。其二,在不同企业单位以及部门之间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各方互帮互助,并协同发展,全面创新与改革工程管理模式。其三,结合工程建设及企业发展情况优化建立管理架构,可以更规范的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效率提升,推进企业长远发展。创新工程管理制度,能有效约束具体的施工以及管理行为,使项目开展更加规范化、精细化,逐步提升综合效益。
3.4强化人员管理能力
首先,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优选专业素质高的项目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对项目人员定岗定编。针对不同的管理方面,比如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等,应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遵循,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为了提升相关人员的素养和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执业人员进行工作状况、工作成果和能力等方面的检查或暗查,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积极、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在岗位上积极主动负责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然后,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奖罚分明的制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励和惩罚都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但需要注意,奖励一定要多于惩罚,否则可能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从而失去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随后,为了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推行各种执业资格制度,让从业人员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资格认证。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最后,为了提升人员的管理能力,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外部研讨会、在线课程等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技能和知识。而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是提升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会议、报告和沟通渠道,让项目团队成员了解项目进展、问题和风险,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促进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期间,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充分满足项目建设需求,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促进工程建设降本增效。在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中,要积极创新管理理念,通过BIM技术加强全过程管理,完善工程管理制度,采取科学的材料管理方式,强化人员管理能力,以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孟格,张华.基于区块链结构的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建筑,2022,19(19):148-151.
[2]岳远恒,查千.浅谈进度管理模式的改进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J].中国设备工程,2021(10):57-58.
[3]牛子孺.桥隧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四川建材,2021,47(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