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系统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详细阐述了包括工程措施、植被恢复和监测预警在内的防治策略,完成了对当前有效防治方法的全面梳理。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各成因,本研究的结论不仅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引言:
滑坡地质灾害的频繁侵袭,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轻其造成的损失。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滑坡现象日益频繁且破坏力加剧,本研究深入解析其成因,探索有效的防范与治理策略,以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减轻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1.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
1.1自然因素
自然界中地质构造、水文状况、地形特点以及地震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滑坡发生的条件和原因。易于侵蚀的岩石和脆弱的地层结构,在特定环境下更易发生滑动,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岩石层面构造及裂缝的发展势态,也对斜坡稳定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若层理方向与斜坡走势一致,将促进滑动面的形成,进而诱发滑坡。
强降雨和暴风雨导致的降水,是引发山体滑坡的常见诱因,其原理在于雨水渗透土体,增加土壤重量并削弱土壤与岩石间的抗剪切力,从而诱发滑坡。因地下水位上涨,土壤固有应力相应减弱,土体内部水压增大,以致斜坡稳定性遭受影响。根据监测数据发现,坡度的增加会导致积聚应力,从而加大土石结构的抗剪强度,当这种负荷达到极限时,斜坡物料便失去了向上的稳定性,最终可能导致滑坡现象的发生[1]。
1.2人为因素
经勘查分析人为的砍伐行为,显著影响了山体的稳定,减少了植被覆盖,使地表失去了保护,进而加剧了土壤侵蚀,山体发生滑坡的风险显著上升。而建设活动的频繁,也会导致地形及斜坡结构稳定性受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及开挖作业,削弱了斜坡的天然支撑力,加上重型建筑的加载,斜坡承受的负担大幅增加,滑坡风险因此骤增。
水库蓄排水作业也是山体滑坡的重要诱因,水库的快速蓄水,加剧了水库周边斜坡的水压,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而迅速排水可能引起斜坡土体支撑力减弱,进而诱发滑坡。采矿活动通过改变地下水流向,以及直接开采地表,导致地质结构的坚固性降低,尤其是在矿区开采结束后,地表塌方及坡体移动风险加剧。
2.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工程措施
这类措施旨在改善斜坡土体的物理特性,调整水文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对潜在的风险区域斜坡,进行加固处理加强其稳定性,最大限度降低滑坡的风险。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斜坡的稳定性,有效降低滑坡发生几率确保地质安全。
例如在斜坡上建设横向排水沟,可有效降低雨水对斜坡的侵蚀和渗透,减少地下水压力,每隔一定距离(如50-100米)设立一条排水沟,深度和宽度根据实际土壤吸水能力,和预期降雨量设计,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前彻底完成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据此制定出最优质的排水计划。为增强斜坡的稳定性,可以采取支护结构的安装,运用锚杆技术进行斜坡钻孔,并置入钢筋或钢缆,通过水泥浆固化,使其与底层岩石或土壤紧密相连,确保斜坡整体稳固性得到有效提升。具体操作时锚杆的长度和布置密度,应根据斜坡条件和地质特征确定,一般锚杆长度为10-30米,布置密度为每平方米1-2根。还可以通过改善土体自身的物理性质,来提高其稳定性,向斜坡喷射混凝土,形成一定厚度的喷射混凝土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10-30厘米,覆盖整个不稳定斜坡区域,不仅可以防止雨水直接侵蚀斜坡,还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力[2]。
2.2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利用自然或者人工的方式,增加斜坡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通过植被的根系作用,能有效稳固土质,减少土壤侵蚀增加雨水渗透,从而有力地遏制滑坡的发生。
在湿润地区可优先选择深根系植物如松树、橡树;在干旱地区则应选择耐旱植物,如某些灌木和草本植物,每公顷种植树木数量,应控制在1000-1500株,保证足够的空间促进根系发展。对于急需恢复的裸露地面,可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迅速覆盖,草种的撒播率一般为每公顷150-200公斤,对于坡度较大的区域,可采用梯田种植、植物护坡等技术,以增强植被对土壤的固定作用。注重植被的维护与监管同样重要,要严格执行定期的土壤灌溉、合理施肥及有效病虫害防治,确保绿植的健康生长,巩固其土壤稳定功能。
2.3监测与预警
监测与预警专注实时监测斜坡位置变化,旨在提前发现潜在的滑坡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操作包括斜坡位移、雨量、地下水位等关键指标的监测,以及基于监测数据的灾害预警。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斜坡,及其周边地区设立监测站点,安装GPS位移监测器、雨量计、地下水位观测井等设备,对于一个具有滑坡风险的斜坡,至少需要设立3-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安装1套GPS位移监测器和1个雨量计,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根据斜坡的大小、形态及历史滑坡数据决定。24小时监控设备将实时收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递至中央监控枢纽,专业人员运用高级数据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当GPS监测到位移速率超出每日几毫米,或连续降雨量达到限定值(如每24小时100毫米),系统将自动激活警报信号。一旦监测系统发现潜在滑坡迹象,将立即启动预警流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结语:
滑坡地质灾害是由复杂多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可以有效减轻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面对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变革,必须不断升级防灾策略,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参与度,这是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帅.某滑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J].冶金管理,2023,(07):83-85+98.
[2]刘长江.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