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三提高三融入三结合”探索与实践

尹聪
  
天韵媒体号
2024年5期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实现物无声立德树人。本文从教师“主力军”、课程“主战场”、教学“主渠道”三个方面入手归纳出了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即“教师能力三提高、思政内容三融入、实施过程三结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三提高三融入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本文从“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三个方面入手,归纳出了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三个问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课程思政专业特色不明显,评价标准不规范;思政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系统呈现等问题,提出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三提高三融入三结合”实施方案,以期解决前述三个问题。

1 教学团队“三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

1.1 潜用价值,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要求教师拥有能够做、善于做、乐于做课程思政的本领和技能。本专业教师团队通过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强教师队伍思政建设的向心力。具体措施有:进行教学研讨--每学期开展或参加课程思政相关学习研讨至少2次;实施教学改革--收集整合课程建设的过程性材料,提炼教学成果,总结优秀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简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撰写相关论文。

1.2 妙用配方,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设计是课程思政的配方。在学习和吃透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组织设计,形成“盐溶于水”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教学组织设计大纲。以《医用电子仪器与设备》课程为例,根据本课程“医者仁心,精技助医、科技报国”的思政目标达成需求,深挖精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去,找准切入点,从课程内在逻辑出发,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重组中;师生共研电子体温计、血氧仪等教具,丰富了教学载体;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搭建了思政教学平台。

1.3 巧用方法,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应用能力

课程思政是“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因此考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和艺术等基本功。教师自研教学动画、视频,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增强了课程思政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发挥隐性教育作用;注意语言艺术,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2 思政内容“三融入”,实现了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入专业特色和评价标准

2.1 价值引领,思政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发挥课程思政在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引领作用,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根据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分类推进。

在公共基础模块,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爱国主义情怀;在专业基础模块,培养“大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在专业核心模块,重点体现“医者仁心、精技助医、科技报国”的育人目标;在技能拓展模块,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集中实践模块,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

2.2 深挖精选,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标准

拓展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多元立体化,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医用电子仪器与设备》课程为例,通过线上课程平台搭建元素库,创新立体多元化课程思政元素库。搜集和引入本专业领域的先进人物、优秀医疗器械民族企业文化、疫情防控期间先进事迹等典型案例,结合“医疗大健康”的意义,新时代“医工人”的使命和责任,新工科对智慧医养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挖掘、创造性地运用其中的思政元素,以视频播放、图片展示、主题讨论、任务导入和大赛案例引入的形式融入课程,构建了多元立体化课程思政元素库。

2.3 科学评价,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课程评价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反映课程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实施“过程+增值+综合”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进行实时调整;探索增值评价,以学生价值观、创新度、内驱力的提高度为核心,健全综合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质量、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 实施过程“三结合”,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3.1 实践育人,思政理论与学科实践相结合

在专业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广泛组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构建了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

3.2 拓展途径,课内思政教学和课外思政教学相结合

课内充分把握时代脉搏,融入课程思政,打造“知识技能一条龙,课程思政龙点睛”的思政融入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课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去企业参观学习及课外研修,参加“医疗器械博览会”学术论坛,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实现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科特点,通过“课程思政‘三提高三融入三结合’”的实施方案,将“服务医疗,精技助医”的专业素质培养目标以课程思政的方式贯通在专业教学的每个模块,厚植“医者仁心、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专业特色文化,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QL】(2020-05-28)[2020-11-16]http://www.gov.cn/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王新华,王娜.论课程思政改革的价值引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

[4]黄泽文.“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时代蕴含与发展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尹聪(1983-),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