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中医学理论与《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观浅谈熬夜的危害
1.熬夜的基本定义
熬夜目前没有国际标准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人类生理及内分泌规律,通常将入睡时间超过23:00界定为熬夜。
中医学对熬夜也有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中对睡眠有这样的解释:“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入夜后随着日落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的阳气也会潜藏到体内,使人活动减少,进入休息睡眠的状态;天亮时阳气升发,人的阳气开始活跃起来,就会醒来活动。睡眠和清醒是阴阳交替的结果,是熬夜指的就是在阳气收藏、阴气旺盛之时还未入睡,未达到夜卧早起、法于阴阳、调节四时,进而打乱机体阴阳平衡,出现阴阳失调的现象。
2.十二时辰养生观
在中医学养生观念中,不仅一年四个季节是一套完整的循环,有着相应的养生规律,一日之十二时辰也是如此。十二时辰养生观,就是根据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太阳运转的规律来休养生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中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也就是说在一天当中,阴阳之气的盛衰是如潮水般变化的,人体在一日之中,平旦阳气开始增强,午时太阳当顶的时刻阳气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减弱,阳气减弱的时候人体的气门不断关闭以抵御外邪,阳气增强的时候气门开大以蓄藏阳气。而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早上阳气升发的时候,人们应该起床活动,以助阳气的更好的升发,到了晚间阳气收敛阴气升发的时候,应该卧床休息以防止邪气侵害人体。反之,就会使阳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而身体衰败。
而在人自身体内,我们的气血经脉也在悄悄的运作着。在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脏腑时,对人的生理、病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一天十二时辰中每一个时辰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即每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气血最旺盛。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和三焦,若在某一时辰内人体失于调养,那么其所对应的经脉和脏腑就会失于气血的冲养,从而产生相应的疾病。
3.熬夜对人体的影响
3.1熬夜对十二时辰养生观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一日十二时辰亦是如此,《黄帝内经》中认为,每一个时辰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对应不同的脏腑,从而对于从人体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天当中,让十二时辰经脉都正常运行才会维持人体的健康,而熬夜则会打破人体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从而使十二时辰经脉运行混乱,熬夜程度越深影响的经脉越多,相互叠加,对人体产生的损伤越严重。
3.2熬夜不同程度对人体的影响
3.2.1子时(23:00-1:00):
这个时间正是是人体的胆经当令,《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即人体内的十一个脏腑都和胆的升发有关。胆为枢纽,通达阴阳,上通达肺道,下达于肝,少阳枢机不利,阴阳不和,对全身脏腑皆有影响。若此时熬夜未睡,肝气得不到胆的升发,肝血得不到濡养,则会肝气郁结,表现为脾气暴躁,两胁疼痛,不仅对日常学习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有导致体内产生恶性包块的可能。肝气不舒,肝气犯胃,出现胃疼、嗳气、打嗝等;肝气克脾,人就会消化不好、大便溏泻等;肝气犯肺,就会出现胸闷咳嗽等。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子时熬夜,胆气未升发,阳气未得滋养,将会影响全身脏腑功能。
此外,“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决断,稳定情志,调控寤寐,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对于抵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有着重要作用。精神刺激会影响情志,而情志正是影响寤寐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情志睡眠学说对此有充分阐述。胆气强者勇敢果断,胆气弱者则数谋略而不决,如果子时熬夜,胆气虚弱,就会出现遇事犹豫不决、头脑混乱或者善惊易恐、胆怯等情志异常改变。
3.2.2丑时(1:00-3:00):
丑时是肝经当令,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黄帝内经》有言:“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主藏血,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在窍为目,丑时熬夜晚睡可导致血不归肝内藏,长久以往则阴血暗耗,肝血不足去,濡养功能减退,筋、爪、目等均会出现异常。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冲脉血海充盛则月经按时来潮,故女性长期熬夜,肝血不足,常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经闭。
同时,若肝血不足,可致肝气虚弱,,新陈代谢失常,出现疏泄不及的病证。肝主疏泄,若疏泄不及,气机调畅受阻,可导致五脏的升降失调,使机体功能紊乱。若肝气郁结或抗逆,可导致情志活动的异常,出现头疼目晕、性情急躁、亢奋易怒或者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熬夜的人多见暴躁易怒,情绪失常。重则易得肝病和高血压,甚至中风,昏倒后不省人事。
3.2.3寅时(3:00-5:00):
寅时肺经旺,肝在丑时把血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即全身血液都会通过经脉汇聚于肺,肺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将血液重新分配,输布全身,使人体不断的得到营养物质,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而人体气血由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在深度睡眠的环境下来完成,因此,如果在寅时还在熬夜,将会使肺气虚弱,宗气衰微,气机不畅,不能助心行血而使血行受阻,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舌青紫的症状,使心脏病的患病机率升高。
肺还有一个特点,即肺为华盖之脏,肺在人体的最高处,当气血“朝会”于肺时,肺输布与全身的趋势是向下的,且肺五行属金而具沉降、肃杀、收敛之性,故肺气以清肃下降为主。寅时对睡眠非常重要,应该是人睡眠最沉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气机是肃降的,如果此时还在熬夜,等于在强制性的向外、向上调自己的阳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过长时间的损耗身体的阳气,会导致机体阳虚、元气亏虚等,进而表现为免疫力下降、神经衰弱等。
4.熬夜而白天补觉所导致的危害
中医认为,白天属阳,应当多动,动以养阳,熬夜对人体的损伤不仅表现在对应的夜间时刻,白天对睡眠的补充也会导致机体脏腑的活动受到抑制,从而产生相应的危害。
4.1卯时(5:00-7:00)
卯时为大肠主管的时间,大肠在此时排除人体糟粕,防止体内毒素和废物堆积。而经常熬夜的人这个时间却正在补觉,大肠未排出的糟粕物质聚集在体内,湿热蕴结于大肠,容易引发肠道功能障碍或者肠道炎症等,出现腹胀便秘或者大便溏泻。同时,长时间聚集的糟粕物质会产生毒素,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入血,导致面色晦暗、黑眼圈、肤质变差等。
4.2辰时(7:00-9:00)
辰时是胃主管的时间,需要补充食物转化为阳气,此时若还未清醒,食物无法及时补充,胃的活动受到抑制,使机体阳气不足,出现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大便溏泻等症状。此外,胃气运脏真之气于脉中,脉中气血源自于胃,故胃气充足是血流满足全身需要,维持代谢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心脏与脉搏搏动的动力来源。
4.3巳时(9:00-11:00)
巳时是脾主管的时间,由脾运化胃腐熟的谷食水饮,将精微物质运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若此时还在睡觉,脾失健运,导致精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虚,正气亏虚,而更易受到外感邪气的侵袭,更容易生病。脾运化受阻,机体消化、吸收和营养功能就会失常,水液就会停滞,从而出现腹胀、粪溏、纳呆,以至出现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或出现痰饮(湿聚而成,故有脾为生痰之器之说)、水肿、泄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