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陆楠楠
  
天韵媒体号
2024年9期
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控股有限公司 215028

摘要: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教育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本文通过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数字化背景的优势与挑战,以及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的特点,探讨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策略,以实现产教融合的创新和效能。

关键词:数字化;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数字化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对产教融合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数字化背景概述

数字化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产业形态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传统产业也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转型升级。这一变化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智能化教学等新型教育形式逐渐兴起,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数字化技术也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

二、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新特点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化

数字化技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大数据支持,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和学校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二)教育模式更加多样化

数字化技术为教育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线上教育、虚拟现实、智能化教学等新型教育形式的出现,使得产教融合更加灵活多样。

(三)产业与教育融合更加紧密

数字化背景下,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不再仅仅作为人才培养的接收方,而是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数字化技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资源和支持,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表现在地区、城乡、学校等多个层面。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教育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使得产教融合难以实现全面发展。

(一)企业参与度不高

企业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参与者,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方面,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另一方面,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可能面临成本、风险、利益分配等问题,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此外,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渠道不畅、政策支持不足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二)政策支持不足

政策支持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政策支持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产教融合的具体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此外,政策之间的协同性不足,也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推进。

(三)技术驱动教育创新

数字化背景下,技术驱动教育创新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发生深刻变革。线上教育、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教育的途径。技术驱动教育创新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产教融合。

(四)产业升级带动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产业升级带动了人才培养需求的提升,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教育部门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为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五)政策导向促进产教融合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政策导向明确,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策推动下,教育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产教融合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政策支持与引导

在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首先,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明确产教融合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为产教融合提供明确的方向。其次,政府需要加大对产教融合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此外,政府还需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监管机制,确保产教融合项目顺利进行。

(二)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产教融合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首先,高校应主动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三)企业参与与激励机制

企业参与是产教融合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产教融合观念,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企业应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投入产教融合项目,促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对接

人才培养与就业对接是产教融合模式的核心目标。首先,高校应关注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此外,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共同推进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策略应从政策支持与引导、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企业参与与激励机制、人才培养与就业对接等方面入手,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工作研讨推进会综述[J]. 许世杰;崔发周;张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0)

[2] 新工科背景下“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以“谷物加工工程”为例[J]. 王展;贾喜午;杨国燕;沈汪洋;纪执立;李金玲.食品工业,2023(10)

[3]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探索[J]. 郭力;徐瑞超.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

[4]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研究[J]. 黄献宁;李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