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李凤棉
  
天韵媒体号
2024年10期
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结果性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此,新课标背景下对于高中语文课堂的创新设计,需要以多元化评价形式,给到学生实时性的学习反馈,形成以素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和学。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进行探究,以此为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前言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和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和成果,更好地给到学生实时性反馈,以此来培养语文素养。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新课标背景下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能够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受教育环境,帮助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对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是将教学、学习、评价三者紧密结合,将评价活动嵌入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确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业评价同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进程中,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进行反馈,并借以反馈信息,对教学方案进行积极调整和完善,为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供依据,最大程度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对此,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全方位的了解和判断,对学生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做出综合评定,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1]。

2新课标背景下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

2.1把握素养目标,明确教学评方向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进程中,首先便需要设定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目标,而教学目标即为评价目标,充分把握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性功能,以评价促进教学高效实施。对此,这就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前,教师要从学情上充分把握,明确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以此来确保不同学生在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有所得,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能够为后续教学任务的开展打好基础。

比如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文内容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便可以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设定“教学评一体化”目标,从语言的建构和应用目标来看,需要学生积累重要字词;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和作用;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来看,一是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二是能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从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来看,需要学生在品读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短视心态。而通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明确目标,能够更好地以目标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法落实的导向,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教”,更好地为“学”提供指导,有利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2.2设计分层任务,确保评价个性化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目标进行分层,以此来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育功能最大化[2]。对此,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设计分层任务,及时关注每个学生参与任务情境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以不同评价标准给到学生及时反馈,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功能,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反馈引导下,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评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让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 祝福》课文内容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明确素养目标的同时,便可以依据评价目标为学生设计分层任务,任务一是探究祥林嫂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任务二是讨论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是被谁毁灭的?此时,学生将自身带入祥林嫂这一悲剧角色,对于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通过感受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以及临死之前三个阶段的变化,并对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体会祥林嫂身上的品质。而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感受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祥林嫂身上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质朴顽强的品质,借此表述自己对封建礼教的看法,对不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更好地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以人为本的评价相结合。

2.3借以配合训练,促进素养落地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还可以借助配合训练,设计大单元阅读作业,并以仿写练习、创新续写等形式,将大单元阅读教学同写作训练相结合,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素养目标的驱动下,帮助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主要是以“自然情怀”为主题的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对于配合训练内容的设计,便可以鼓励学生以大单元主题展开写作,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名胜古迹、山川美景进行描写,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细读大单元中的三篇现代文,梳理其中的脉络情感,并借鉴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以仿写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并借以配合训练的结果,对学生的素养发展情况作出评价,有利于促进素养落地[3]。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应用,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等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评目标,从而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语文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国清.巧用读写结合,化解写作之难——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10):3.

[2]林运娟.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23(1):42-43.

[3]李雅琴.三位一体 高效课堂——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J].高考, 2022(16):105-107.

作者简介:李凤棉 出生年月:197406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北平乡 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