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探究

范勇
  
天韵媒体号
2024年15期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213300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语文教学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构建多样的情境,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重构和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包括对旧知识的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知识建构的连续性和累积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语文学习中,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不断地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并将其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建构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背景,主动探索文本的意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例如在讲解《红楼梦》时,教师不再仅仅是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讲述,而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自己对书中某个人物或情节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已有知识,去建构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诗词的格律和表现手法等,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新诗词作品的前提。

二、情境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不仅仅是指学习环境的物理布局,更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情境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模拟角色、亲身体验、学习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真实、多样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例如,语文教育名师韩军在教授杜甫的《登高》时,一边播放音乐《二泉映月》,一边在乐声中深情地朗诵整首诗,创造了一个凄楚、悲凉的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和动作等打动,学生在此情此境中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学习的协作化和互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和会话是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互动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意见。最后,每个小组需要汇总讨论结果,形成一篇小组论文。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观点。

四、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过程性评价、非判断性评价。以往的评价方式,多是以判断性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对’或‘错’的评价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判断性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弊端。这种“对”或“错”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只是去思考“对”的答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方式的转变使评价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而是让教师明确的理解学生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并且,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所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在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读书笔记、撰写读书报告或进行口头演讲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全面又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努力程度。

五、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更多地扮演了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例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不再直接翻译全文,而是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语文教学带了很多新的思考的方向,它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方法,以更加积极、主动和协作的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鹃.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J].考试周刊 ,2009.

[2] 曹玉芹.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63.

[3] 赵妮娜.新课程理念下建构主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