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乐之趣
  
天韵媒体号
2024年18期
杭州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杭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积极迈向2024年的现代化新篇章。本文将结合历史文化、创新活力、生态文明三大方面,探讨杭州如何继续深化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建设,并分析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优势、挑战以及取得的新成就。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 历史文化名城 创新活力之都 生态文明之都

从良渚一路走来的杭州,沉淀着下有苏杭的清新美誉,也看那钱塘江潮起潮涌、壮丽辉煌。在多元的城市里,与历史碰撞,但不同的人们初心不变地唱着同一首歌,探索、建设着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如历史画卷在前仆后继中铺展、时代华章在赓续奋斗下书写。但不难想,被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三张金名片——“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大城市,杭州有它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也毫无疑问有相应的困难存在。杭州是怎样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它的优势与难点分别是什么?建设又可以给杭州这本就繁荣的城市带来什么别样的收获呢?下面是我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早年间赋予杭州的三张金名片,对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称谓也无形中展现了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原因之一:赓续历史使命。良渚,证实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更替;今昔杭州,是旧时吴越和南宋之都。“人间天堂”“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之美誉不是浪得虚名,它经得起古今中外的印证。在这里,历史建筑旁的现代艺术装置、古城墙下的科技光影秀,以及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互动体验,都展现了杭州对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正是这样的宏伟历史之基石让杭州这座城市站在了更高的平台,望向更高的梦想。

杭州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前瞻性思维。通过将现代艺术与科技手段巧妙融合,杭州成功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座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艺术家与现代设计师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和文化节庆活动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融的舞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科技的应用更是让传统文化体验变得生动而沉浸,无论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的历史场景,还是增强现实中与文化遗产的互动,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此外,杭州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也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光彩。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创新,如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方法,以及技艺传承工作坊的举办,不仅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杭州的这些努力不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也为全球文化交流贡献了独特的杭州智慧。

美好愿景“东方日内瓦”;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现在进入新世纪,杭州走在城市国际化、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征程上……杭州的历史一直在延续,杭州的文化也一直在传承,不论是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之光芒,还是杭州现在的现代文化之温度,都是杭州建设社会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策划的稳固的精神基石。是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追求卓越都是印刻在杭州城市基因中的鲜明品质,杭州朝着世界一流城市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市党代会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仅是对当代杭州市民更加美好的生活的保证,更是对杭州这历史使命的传承,承载着千年古都千万人民的光荣与梦想。

二、创新活力之城

提到杭州的创新,多项措施不可忽略: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科技大脑建设;强调区域融合,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创新动能;提升高新企业质量;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创新发展等等。当然,创新,离不开人才。杭州就此也落实了“人才生态37条”,确保了科技人才、外国人才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问题的有效处理。

杭州市政府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基础设施、人才、信息平台等多维度入手,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5%,同比增长10.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万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达到近万家,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杭州市政府通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有效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杭州建设创新活力之城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可以看到,杭州市政府致力于开发创新经济,主要从基础设施、人才、信息平台等方面扶持高科技产业发展,打造迭代升级版创新产业生态系统,让杭州焕发出了更多创新发展的活力。

让我们从一个个项目指标入手,看看杭州近几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

1.科技创新奖项:

在2023年度的省级科技创新评选中,杭州荣获“科技创新鼎”奖项,连续第三年获得该荣誉,体现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

2.创新指标提升:

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杭州在创新指标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具体来说,杭州在全省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中,有48项指标数据位居前三,占比达到84%,其中36项指标数据位居全省第一,占比为66%。

3.创新指数增长:

杭州的创新指数继续位居全省首位,比排名第二的城市高出70个点,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00个点。这一成绩反映了杭州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转型升级、创新环境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4.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杭州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功转化了超过200项科技成果,涉及金额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国际科技合作:

杭州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数量达到30个,涉及资金超过5亿元人民币,这些合作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

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23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15%,其中5G相关产业增长超过30%,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增长超过2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7.创新创业生态:

杭州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了超过1000家新创企业入驻,其中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超过200家,融资总额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

8.科技人才培养:

杭州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了超过1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其中包括100名领军人才和200名青年科技英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杭州如此有效地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行动自觉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杭州就自身情况做了如下四个工作:首先是积极加入国家队,提升了科技硬核实力,例如杭州构建了“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的新型实验室体系这一举措;其次是打造创新载体,强化了平台的综合承载力。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工作便是这一体现,杭州也努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努力打造“服务全国、带动全省”与“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创新策源地”;第三点,我认为是杭州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产业创新引领力。杭州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主动服务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近两年,杭州高新技术企业数翻了一番,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三年翻一番,增长速度非常之显著;最后便是曾前文曾提到的人才方面,杭州打造人才强国战略的杭州样板,激发创新要素活力。致力汇集创新创业天下英才,深入实施了“西湖明珠工程”“鲲鹏行动”等重点人才计划。

曾经的战果硕硕,但同时面对接下来未知的机遇和挑战,窃以为杭州将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做成、做好共同富裕“两个先行”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探路之先锋,不忘初心地将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定为其目标。

三、生态文明之都

杭州先前大力推进的“文旅西进”项目和高水平开发的“吴越千年·天目叠翠”“诗路文化·三江两岸”世界级文化旅游带等给我们杭州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会客厅”。在杭州,旅游成为带动西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杭州近年持续拓展着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同时,以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完善了以生态补偿为重点的转移机制,探索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城区与西部山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通过查阅杭州近年的报告,可以发现,超常规举措助力杭州西部跨越式发展,成功加快实现高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杭州的地理格局中,西部山区占市域面积72%,同时它也是杭州大都市的战略纵深,不难推测,西部山区是杭州的未来发展方向生态文明之都构建形成基础设施通达便捷、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体制机制统一高效的市域一体化格局,进一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让西部百姓在绿水青山间享有更加富足的生活。

四、省会担当

我们知道,杭州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特大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上级要求,持续深化“八八战略”的实践,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任务,成功申办并精心筹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迈进“两个先行”新征程,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更加彰显,杭州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杭州十年奋进跨越,是新时代中国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曾提出杭州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是的,浙江要先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勇闯新路、成为全省甚至他省的榜样。杭州用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动实践着两个先行举措是进行时,在未来也是进行时。我们也相信,杭州将“率先探索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在着力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上快一步,在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上进一步,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总的来说,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杭州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同时也有着成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潜力与实力。这种期望与目标的提出,是时代主题的映射,也是是使命担当的集成,契合杭州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未来,杭州将举办亚运会,同时也将迎来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上述资料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杭州的举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禁得住考验的,它推进杭州地区科技之自立自强,打造创新创业的未来;它推进杭州的文化繁荣兴盛,打造别样的精彩未来;它铸就杭州当地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打造产业兴盛的别样未来;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活力迸发的新未来;同时,它也建设这新时代的美丽杭州,打造独特韵味的韵味之未来:是的,杭州正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大步迈进,打造杭州市民们共享幸福的新天堂。杭州,以此推动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关于杭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杭州市统计局.(2024).杭州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杭州市统计局.

[3]孙明,刘洋.(2024).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城市发展研究,21(2),34-40.

[4]马俊.(2024).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挑战.电子政务,21(3),54-61.

[5]陈刚,刘洋.(2021). 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38(11),1-6.

[6]李强.(2021).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规划,45(2),56-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