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视域下“五业联动、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为例

高遇美
  
天韵媒体号
2024年19期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100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推进工作。结合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航空服务系空中乘务专业全方位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探索,阐述了“五业联动、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1+X证书制度、打造民航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校企专兼职教学团队、升级校企共享共用实训基地、参与空中乘务国家资源库建设、举办省市级学生职业竞赛等方面进行的实践研究,以探索出行之有效、开放共享的空中乘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空中乘务专业

一、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民航强国建设开局起步的第一个五年,民航面临着新发展形势,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航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出行新需求要求民航全方位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民航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民航比较优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空中乘务专业构建校企全方位合作的必要性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在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交通运输工作全过程,全力推动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当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辽宁篇章的“开路先锋。”完善辽宁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双核两轴四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少不了航空运输高质量人才的支撑。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航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

三、空中乘务专业构建校企全方位合作实践路径探索

(一) 建立航空服务“五业联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民航校企命运共同体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航空服务系空中乘务专业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立足辽宁省及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特色,与大连职教集团、大连周水子机场、西部航空有限公司、龙江航空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好利来集团等合作,建立集教育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方向为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实施1+X证书制度,培育航空服务业发展所需的空中乘务、地面运输、安全管理等领域人才,助推辽宁省航空类人才培养,打造辽宁省航空人才高地。截止目前,学院连续六年为南航、东航、国航等36家航空公司培养优秀乘务员800多人次。

(二)校企共建航空服务“三体型”专兼职教学团队

为了培养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学院还关注教学团队的培养。针对专业课教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航空服务专业群采用“三体型”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利用假期时间,学院选送专业任课教师到航空企业下厂实践,切实培养教师在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学习民航运输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有效提高专业技术实操水平,让专业教师真正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一方面邀请以南航大连分公司、新西兰航空公司乘务长、大连机场等航空运输岗位一线教员到学院授课、指导实训;一方面定期邀请民航专家等行业高级管理人到校开展讲座培训。

(三)校企共建“五位一体”航空服务共享共用实训基地

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有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支撑,尤其是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的相关教学硬件设施。因此,学院与龙江航空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计和论证航空服务共享共用基地建设方案。结合航空服务类优势专业实训资源,根据航空运输类专业人才培育和行业技术需求,学院在原有航空训练中心基础上,追加投资200万元用于新建数字化航空服务共享共用实训基地航空文化展示厅,并改造现有空中乘务技能实训室、航空安保实训室、航空运输业务实训室,形成了集技术训练、能力培养、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实训基地,逐步建成辽宁省一流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

(四)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库

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辽宁逸安航空服务有效公司、大连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消防护卫中心等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围绕航空产业高端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主动转变航空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航空企业真实环境、真实流程、真实项目,构建VR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推进航空服务项目化课程改革,将客舱设施与服务、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民航危险品运输、安检技能、值机与行李运输、飞机载重与平衡等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开发与航空企业生产链对接,从单纯的技能教学向实操训练、顶岗实习转变,逐步形成省级航空服务精品资源开放课程、航空在线开放示范课。

(五)校企联动打造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场地

职业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空中乘务专业历时三年将航空实训基地打造成以“民航服务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为主线,内设民航售票问询、民航值机、民航安检、航空急救、航空VR模拟、模拟面试、贵宾服务、形体训练等13个实训室的航空职业技能竞赛场地,可承办1+X证书考试等省市级各类航空服务类职业技能竞赛,实现了场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高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和通用化程度。同时借助比赛机会,增加与其他院校优秀师生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逐步实现专业教师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的创新,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服务平台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从2007年开设空中乘务专业,是全国首批1+X民航旅客地面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和1+X民航空中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目前在校生828人,建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波音737-800和空客320机型模拟机舱。专业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牵引,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为目标导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成立航空服务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西部航空、吉祥航空、大连机场等民航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五业联动、五位一体”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升级改造、空中乘务国家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效提高了校企粘合度、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

四、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全方位合作实践成果

通过空中乘务“五业联动、五位一体”全方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助力学院在空乘技能竞赛、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空中乘务专业《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程荣获2022年辽宁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乘务礼仪》课程荣获2023年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参赛团队获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21年首届民航院校空乘职业技能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2022年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空中乘务赛项二等奖;教师团队2022年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获得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院级教学大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参与省级教改立项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学生知识技能与民航乘务员、地勤、安检等岗位需求相适应,通过学习实训和技能竞赛,提升了客舱处置的实际工作技能,100%通过1+X证书、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等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五、结束语

结合学院多年办学实际,“五业联动、五位一体”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多个专业推广应用,有效带动了各专业在1+X证书考试、技能竞赛的等方面的通过率和成绩提升,效果良好。此外,依托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和北京翔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将本模式推广到省内外1+X民航空中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1+X民航旅客地面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2023-5-20].https://www.gov.cn/xinwen/2017-12/19/content_5248592.htm.

[2]辽宁省交通运输厅:抓好交通强国试点 当好振兴“开路先锋” [EB/OL].2022-11-04.https://lndangjian.org.cn/main/view/15229.

[3]刘家枢.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遇模式思考[J].职教论坛,2015(4):4-10.

[4]汤丽娟,孙克争.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49-51.

作者姓名:高遇美

出生年月:1992.1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省市):辽宁省大连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高职舞蹈形体训练

本文系2024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民航服务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及建设路径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