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包括短柱设计、抗震设计、框架柱截面设计及梁、柱中心线布置等。提出在确保功能性和规则性的基础上,需注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施工便利性。研究旨在为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抗震设计
一、引言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多层住宅建筑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框架结构作为多层住宅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因其空间布局灵活、施工便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如何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成为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二、框架结构概述
(一)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承重结构体系。在这种结构中,梁负责承受楼面或屋面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柱;柱则负责将梁传来的荷载以及自身的重量传递给基础。框架结构具有明确的传力路径,使得结构的受力状态清晰可辨。此外,框架结构还提供了较大的室内空间,便于进行灵活的功能布局和设备安装。
(二)框架结构的特性
框架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特性。首先,其空间布局灵活,能够满足不同建筑功能和造型的需求。其次,框架结构施工便捷,构件制作和安装相对简单,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然而,框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抗侧刚度相对较弱,在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此外,框架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延性,能够在地震等极端荷载作用下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能量,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
在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是首要原则。这意味着框架结构设计必须充分满足居住者的使用需求,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便捷的交通流线等。设计师在规划框架布局时,应充分考虑房间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以确保每个房间都能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管线的布置,如水电、暖通等,以确保这些设施既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又不会对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还应注重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绿色建材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
(二)确保整体框架的规则性
在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确保整体框架的规则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则。规则性不仅关乎建筑的美观性,更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应尽量简单、规则,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和不规则形状,以减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和应力集中现象。其次,框架结构的竖向布置也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避免楼层之间出现刚度突变或承载力不连续的情况。此外,还应注重框架节点的设计和处理,确保节点连接可靠、传力明确,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总之,确保整体框架的规则性是保障多层住宅建筑结构安全、稳定、耐久的重要前提。
四、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纵向框架设计要点
在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的设计至关重要。纵向框架主要承担建筑物的竖向荷载,并起到抵抗水平荷载引起的倾覆力矩的作用。因此,设计时需确保纵向框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布置纵向框架梁和柱,避免在关键位置出现断裂或刚度突变。同时,还需考虑温度应力对纵向框架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设置伸缩缝等,以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二)薄弱层设计要点
薄弱层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或变形集中的楼层。在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形成薄弱层,或采取加强措施提高薄弱层的抗震性能。设计时需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识别出潜在的薄弱层位置,并通过增加构件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强度、设置加强层或减震装置等方式来加强薄弱层的刚度和承载力。此外,还需控制层间刚度比和位移比等指标,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框架结构的配筋设计要点
配筋设计是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筋设计能够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在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的配筋设计中,需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抗震要求来确定配筋的数量、直径和布置方式。特别是对于框架柱和梁端等关键部位,需进行详细的配筋计算和设计,确保其在地震等极端荷载作用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需注意箍筋的加密范围和加密方式的选择,以提高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
(四)短柱设计要点
短柱是指高度与截面尺寸之比相对较小的柱子。在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中,短柱的存在会显著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形成短柱或采取加强措施来提高短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对于无法避免的短柱,可通过增加其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强度、设置复合箍筋或采用钢管混凝土等方式来加强其抗震性能。此外,还需注意短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和节点的构造设计,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抗震设计要点
抗震设计是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条件,合理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措施。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控制结构的周期和阻尼比、加强节点的连接和构造等。此外,还需进行详细的抗震分析和计算,包括地震波的选择、动力时程分析、反应谱分析等,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并据此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
(六)框架柱截面设计要点
框架柱是框架结构中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主要构件之一。其截面设计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轴压比、稳定性、施工便利性等。设计时需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要求,合理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和形状。同时,还需注意柱的配筋设计,包括纵筋和箍筋的配置数量和布置方式,以确保柱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此外,还需考虑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和节点的构造设计,以确保结构在整体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梁、柱中心线的设计要点
梁、柱中心线的设计对于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受力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在设计时,应确保梁、柱中心线尽可能对齐,以减少偏心受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还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减少应力集中和变形。同时,还需注意梁、柱节点的构造设计,确保节点连接牢固、传力明确。此外,在布置梁、柱时还需考虑施工便利性和空间利用效率等因素,以实现结构设计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众多且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结构的功能性、规则性、抗震性能以及施工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层住宅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也将不断创新与完善,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 黄哲棋.工程机械与维修,2024(04)
[2] 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曾宪煇.居舍,2024(04)
[3] 大型公共装配式建筑框架梁柱节点连接方式优化设计[J]. 涂佳斌;化得祥;符益豪.建筑技术,2023(07)
[4] 多层建筑装备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J]. 刘艳军;李光耀.中国设备工程,2022(16)
作者简介:夏汀(1996-11)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本科,目前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