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测量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测绘工程在现代社会的众多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城市规划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从国土资源管理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都依赖于测绘工程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在测绘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多种因素会导致测量产生误差,如测量仪器的精度差异、测量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测量人员操作的细微差别等,这些误差如果不加以分析和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测绘成果的质量。
关键词:测量误差分析;质量控制方法;测绘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工程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无论是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还是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都需要测绘工程提供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在测绘工程作业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仪器设备可能存在系统偏差,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地形等会对测量造成干扰,测量人员的不同操作习惯也可能引入误差。为了确保测绘工程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必须对测量误差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这也是测绘工程发展的关键所在。
1.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在测绘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得到的值往往不能完全等同于被测量对象的真实值。这种差异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使用全站仪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使在理想的测量条件下,测量结果也可能与两点间的真实距离存在一定偏差。测量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的绝对值,它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实际大小。相对误差则是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它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特别是在比较不同量级测量结果的精度时更具意义。
2.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系统误差是由仪器偏差、理论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例如使用的测量仪器存在固定偏差,每次测量都会产生相同方向和大小的误差,它具有重复性和可修正性。偶然误差的产生与环境微小变化、观测者操作随机性有关,像在测量时微风引起仪器轻微晃动产生的误差,其特点是有界性、集中性、对称性、抵偿性。粗差则是由于观测失误、仪器突发故障等导致,如读数时的严重错误,粗差明显超出正常误差范围,会严重影响测量成果质量。
3.测量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3.1测量误差分析方法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3.1.1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关键。它主要用于研究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在测绘中,许多待求量是由直接观测值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得到的。例如,在三角测量中,坐标计算涉及到边长和角度观测值的函数关系。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以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观测值的中误差,计算出坐标的中误差。这有助于预先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从而合理安排测量方案。在水准测量中,高差是后视读数与前视读数之差,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可分析高差的误差,为控制测量精度提供依据。
3.1.2平差理论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平差理论在测绘工程误差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小二乘法平差原理是其核心。在测量中,由于存在多余观测,观测值之间会产生矛盾。例如在导线测量中,对多个角度和边长进行观测,这些观测值不可能完全满足几何条件。平差理论通过对观测值进行合理调整,使得调整后的观测值既满足几何条件又使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平差计算,可以确定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同时分析其精度,从而提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为后续的工程建设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3.2质量控制方法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3.2.1外业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3.2.1.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在测绘工程外业测量前,做好准备工作对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仪器检查方面,要对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全面检查。例如检查全站仪的测距、测角精度,水准仪的i角等,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对于控制点布设合理性检查,需考虑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位置。合理的控制点布局应能覆盖整个测量区域且相互通视良好。若控制点分布过疏,可能导致测量精度不足;分布过密则会增加工作量。这一环节的把控为后续测量奠定坚实基础。
3.2.1.2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测量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障测绘成果质量的关键。重复观测能有效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例如在水准测量中,对同一水准路线进行多次观测,取平均值可提高测量精度。多方法比对也是重要手段,如在测量地形时,可同时使用全站仪和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对比结果,若差异在允许范围内则结果可靠。此外,在测量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作业,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入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1.3测量现场的环境因素控制
测量现场的环境因素对测量精度有显著影响。温度方面,高温可能导致钢尺膨胀,使测量的距离变长;低温则可能使仪器性能发生变化。湿度较大时,可能影响仪器内部元件性能,如电子元件受潮短路。风力过大会使仪器晃动,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应对措施包括在高温时对钢尺进行温度改正;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对仪器进行防潮处理,如使用干燥剂。在风力较大时,可设置防风罩或者选择风力较小时段进行测量,以降低环境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3.2.2内业数据处理中的质量控制
3.2.2.1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检查
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是内业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在测绘工程中,大量的外业测量数据需要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任何一个数据的错误录入都可能导致后续结果的严重偏差。例如,将坐标值的小数点位置录错或者将角度值的度数、分、秒录入混乱等。为确保准确性,可采用双人录入比对的方法,或者在录入后对关键数据进行抽样复查。同时,建立数据录入的规范和标准,如数据格式、有效数字等的规定,有助于减少录入错误。
3.2.2.2数据处理软件的可靠性验证
数据处理软件的可靠性对测绘内业数据处理质量有着关键影响。不同的测绘任务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如地形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工程测量平差软件等。首先要确保软件来源正规,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在使用前,可利用已知标准数据进行测试,检查软件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例如,输入一组已知准确解的平差数据,看软件输出结果是否与理论值相符。同时,关注软件的更新和维护情况,及时更新软件以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软件在处理数据时的可靠性。
3.2.2.3内业计算结果的逻辑检查与精度评定
内业计算结果的逻辑检查与精度评定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步骤。逻辑检查是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例如在水准测量平差计算中,相邻点间高差应符合地形起伏规律,若出现异常大的高差则可能存在计算错误。精度评定则是确定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计算中误差、相对误差等指标来衡量。如在导线测量中,根据观测值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计算出导线点坐标的精度。只有通过逻辑检查且精度满足要求的计算结果才能被视为合格的测绘成果。
结束语
在测绘工程中,测量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是确保成果质量的关键。误差分析能明确测量精度,为工程提供可靠数据参考。质量控制涵盖从外业到内业的各个环节,有效减少误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测绘工程朝着更精准、高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少涛.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6):142-144.
[2]马振中.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建设,2024,(09):67-69.
[3]王红梅.基于“互联网+”的测绘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5):195-198.
[4]刘俊锋,杜梦飞.房产测量测绘工程的具体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5):156-158.
[5]崔银秋.城市河道测绘工程质量改进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