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策略研究

马佳丽
  
天韵媒体号
2024年24期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 753000

摘要: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掌握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加强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当今语文教育发展趋势相符,其主要目的在于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指将一本书从头到尾阅读完,它与单篇阅读相对。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整本书阅读涵盖义务教育所有学段,学生应该从小就养成整本书阅读的好习惯。

一、整本书解析——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书成于1933年。小说记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革命道路上应对艰难险阻的具体表现,彰显了他勇于战胜敌人、战胜自我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他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利益深深融于一体的大局意识,塑造了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要求在文艺界打造“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并以文学艺术作为培养青少年共产主义意识的主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号召,创作了一部鼓舞人心的文学名著,塑造了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热爱共产主义以及充满热血的钢铁战士形象。此书一经出版,迅速在苏联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后又传播到多个国家,对全世界的青少年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策略

(一)制订计划,组建小组

规划是前行的路标。老师可以设计读书作业表为同学们指出阅读目标,但如何及何时完成则各有各的计划。老师可以编制一份读书进程表格,其中能包含三个项目:计划要读多少页,实际读多少页,以及有没有读完。每周一次,每个同学都要向老师报告自己的阅读情况,并报告上周的阅读情况。每星期都要发表一份阅读表格,老师可以当着大家的面给予赞扬,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要给予一定的鼓励。通过每周的回馈,可以显著地促进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一人能行,一群人更能行。要使更多的同学能持续地阅读整本书,就需要以班级阅读为基础,建立小组阅读群。在阅读过程中,每个星期,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来报告,在每个人报告的时候,由其他的同学提出问题。大家可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以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汇报环节中,阅读组要选出自己最佳的作品,与大家共享。在比赛开始之前,也可以举办一个组间问答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有更多聆听的时间,也促进了他们在阅读中的“量”和“质”的提升。

(二) 课后拓展,开阔文化视野

在完成了课前导读和课堂探索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之后,老师要把课外的阅读作为一个媒介,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扩展阅读,从而对名著主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作者的生活经验和创作过程,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化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课外,老师可以针对相同的主题、相同的作者等两个主题,针对不同的主题,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外延伸环节中,如果老师能够给他们同样主题的读物,那么他们将会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得到一些宝贵的结论与见解。就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来说,它是一本饱含着伟大精神力量的“红色经典”。因此,老师们可以把“阅读红色经典,继承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一话题,引入《红旗谱》、《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掘其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意识形态,在对比阅读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红色经典的不朽魅力。在课外扩展环节,老师还可以要求同学们将红色经典改编成话剧剧本、朗诵文稿等,再进行话剧表演、主题朗读等,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读书与学习的结果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准确掌握整本书特点,有效运用比较阅读法

在初中阶段,有些同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是一本厚厚的书,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把书看完。这个时候,老师要在课堂上正确地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地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被动到积极地转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老师要与语文课本的特点相联系,把学生引入到整本书中去。在引导学生阅读一本完整书籍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从多个方面来介绍这本书的特征,让他们在还没有真正去看的时候,就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期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学生必备的一本,也是一本值得欣赏的书籍。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同学们仔细地看书的封面上的文字。通过对封面上角色的面部和身体姿态的观察,来了解这个角色的个性特征。接着,老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这个角色的特征,老师暂时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只是给他们留一个悬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接着,老师先领着同学们阅读这本书,并提问:这是一部关于炼铁的书么?“钢铁”象征着一种坚韧的精神,而“烈火”则象征着极端恶劣的条件。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强大毅力。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对该书的作家进行分析。老师可以通过PPT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作者,对作者的写作情况和写作环境有一个详尽的认识,还可以给学生看几位知名学者对这本书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阅读这本书的冲动。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比式阅读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式,它可以把特定的文章或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章节结合起来仔细地读。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相似与差异,从而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可以出示“少年主人公在钓鱼的时候和冬妮娅相遇”和“青年主人公在修筑铁路时和冬妮娅相逢”的两个情景,然后学生再次将两个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让学生通过环境和人物两方面展将两处情境进行比较阅读。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而读书就是要透过纷繁的故事来理解后面的人物,实现从个人到自己的探索,从文字到人物的扩展。因此,教师要继续研究整本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全情投入、积极思考、倾情表达,能力与素养同步提升,从而实现阅读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伟.初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解析——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24,(21):63-65.

[2]谢文燕.名著整本书阅读可视化支架的搭建与运用——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J].语文天地,2024,31(07):80-8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