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集群的结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分析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发展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根据资本-技能互补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分析该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
关键词: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技术
引言
2022年10月,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审,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湖南仅有4个国家级制造业集群,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一、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现状
1、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发展现状
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主要由核心企业、科研机构、配套企业构成。首先核心企业包括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山河科技、南方宇航、株洲华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涉航骨干企业45家,产业链结构完整,涉及航空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航空配套等全产业链。[1]这些企业不仅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还能够在上下游产业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次,科研机构中国航发动力机械研究所、株洲航空产业研究院等研究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卡脖子难题。再次,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企业、维修服务企业等。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细作,为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配套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服务。
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面临的困境。省政协委员唐宇文认为该产业集群面临潜力市场未打开、部分技术“卡脖子”、产业上下游配套能力不足、引才留才难等问题。[2]在市场、核心技术、产业链创新、人才支撑等各个方面需要突破,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是比较复杂的。
2、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政策扶持现状
习近平勉励湖南聚焦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湖南省政府将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纳入制造强省建设12大重点领域和重点支持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明确提出打造万亿通航产业。[3]政府政策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产业集群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的核心企业涵盖了骨干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等多个方面。这些企业在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同时,株洲市政府也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规划产业园区等方式,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株洲市为产业集群人才支撑现状
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其中人才是关键因素,从株洲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分析都难以满足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株洲市没有专门航空大学,没有设置航空发动机专业,因而,该制造业集群缺乏高、中、低各个层次的航空类人才支撑,人才制约其发展壮大,主要依靠引进其他城市的人才来发展产业集群需要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株洲属于三线城市,对高端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而,株洲市政府要通过成立航空大学来培养航空类人才,解决人才供给难题。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
1、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航空发动机企业组织变革的技术动力
航空发动机属于高等制造业,企业组织形态与企业制造效率密切相关,传统制造业企业组织模式面临人工智能技术的强烈冲击,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层级节制,造成企业部门主义盛行,企业内部协调成本高,企业数据流通不畅,通过企业组织变革促进企业数据流通,推进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企业间协同合作,满足数字经济的市场需求,企业组织变革创新,通过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实现组织向扁平化、平台化和联盟化方向发展 [4]。总之,通过企业组织创新满足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发展的智能化、市场化需求,企业组织智能化转型符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
2、“数据孤岛”是制约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创新重要因素
航空发动机产品是综合集成各种技术的工业产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是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各环节领域技术的集体突破,需要各环节主体之间联通顺畅、紧密协同。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体系中存在“管理孤岛”“数据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5]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大数据的多样性和规模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收集航空发动机企业的生产、制造、研发领域的数据,并且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企业的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解决“数据孤岛”难题,实现数据共享,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创造条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利用企业数据促进企业协同技术创新。
3、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世界技术创新、企业变革,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颠覆性技术,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加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根据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和要求,加强技术创新、技术融合,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对航空发动机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推进整个集群的升级和发展。
三、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根据资本-技能互补理论构建资本-技能互补模型,高技能劳动和机器的组合对非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性更强,两者是完全互补的,人工智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即要素转移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价值链效应。[6]人工智能能够提升产业集群人力资本,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结构转型升级,“资本—技能互补”理论分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偏重于雇佣非技能的劳动力,产业发展的中级阶段偏重于雇佣技能的劳动力,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偏重于雇佣技术创新性的高端人才,根据理论分析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的升级需要高端人才,这是当前发展的人才困境。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从结构角度看,产业集群就是一种社会网络,马斯科尔认为集群的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的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的交流和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分析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的产业升级,要突出以市场化为主导,对接湖南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产品创新。
四、人工智能与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融合发展路径
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效率、质量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株洲中小企业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创新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
1、培养航空发动机创新人才
航空发动机涉及国家政治、军事、技术安全,随着我国外部安全的恶化,急需培养创新型航空发动机专业人才,构建“高校—科研院 所—航空发动企业”三方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7]针对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周骏飞等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导师团队和校内导师团队,校外导师由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和有关企业技术专家组成,将研究前沿技术、企业的技术难题带到学校,结合校内导师给学生打下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将校内与校外两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8]
总之,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航空发动机创新人才,从产学研角度培养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创新人才。
2、株洲成立航空类大学
株洲缺乏高层次航空类学校。株洲市的航空产业与株洲高等教育高度不匹配,株洲仅有一所航空类技工院校,即湖南航空技师学院,这所还不具有全日制大专层次招生资格,放眼湖南,也只有湖南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四所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无法满足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高端人才只能依靠引进,但是,株洲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在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不具备优势,由于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需求,以及湖南正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迫切需要湖南成立高水平的航空类大学,组建专门培养航空类人才,满足株洲航空发动机的各类层次的人才需求,同时,为湖南低空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株洲市的高校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人才供给问题,出台人才政策引进航空类人才是主要途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需要政策支撑才能留住优秀人才,但是,从长远来看,株洲本地高校不能为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提供航空类人才,这是制约该发展该集群的人才瓶颈,在株洲市直接成立航空类大学是破解人才困境的有效举措,建立大学能够培养多层次复合型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人才,为打造一流集群奠定人才基础。
3、推动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变革是推动集群产业升级的发展动力。企业数字化的基础就是将企业数据化,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应该建设一个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研发过程、管理过程、运营过程、维修过程等企业活动实现全流程的数据化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分析企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研发设计等方面与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存在的差距。
4、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集群企业标准化管理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围绕航空发动机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创新等领域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智能技术能够给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要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建设,在集群企业间制定统一产品质量管理标准、研发设计管理标准等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间的技术、信息、管理制度等多层次的交流和共享,提升集群内部之间的协同能力,提高整个集群的企业管理智能化水平。
5.围绕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开展政策创新
加强政府政策创新。湖南省政府、株洲市政府需要加大对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灵活度,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及时推出政策创新,通过人才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营商环境等方式,为企业发展、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支持集群迈向世界一流集群奠定政策基础。
目前,湖南省政府、株洲市政府为了发展航空发动机制定多项政策,比如《湖南省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通用航空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株洲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株洲市通用航空城产业发展规划》《株洲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文件,政策创新要聚焦航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产业链的升级、市场需求等领域的关键难题开展政策创新,及时调整政策,发挥政策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同时,注意配套产业的政策创新,比如出台《关于支持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能够通过市场促进中小航空发动机发展。
五、结论
总之,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抓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在株洲成立航空大学是解决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通过引进不同层次的航空类人才不是长久之计,目前,该集群急需既懂发动机制造,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类复合人才,这样才能帮助该集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另外,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间交流和标准化建设,加强政府政策创新,才能够打造出具有国际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
参考文献:
[1]习文静.以产业金融助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J].航空动力.2022 (03):53-57.
[2]王振亚.省政协委员唐宇文:做强做优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N].湖南日报2022-01-20.
[3]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点燃航空动力源 助推产业“振翅”云霄[OL].https://gxt.hunan.gov.cn/gxt/ztzl/zzgdzt/zzgdkjq/202408/t20240826_33438823.html.
[4]孙杰,高志国,曲文涛.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组织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20(01):72-74.
[5]冯南平,向巧,沈荣骏等.航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04): 222-229.
[6]张万里,刘婕.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资本-技能互补的理论分析[J].经济经纬,2023(02):99-110.
[7]徐惊雷,俞凯凯,吕郑,葛建辉,周骏飞.航空发动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6):2-6.
[8]周骏飞,徐惊雷,俞凯凯,葛建辉,吕郑,黄帅.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23 (16):153-154+157.
[作者简介]刘谷生(1983年——),男,湖南耒阳人,硕士,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度株洲市社科课题,项目名称: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ZSK202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