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之《三国演义》探究

陈美新
  
天韵媒体号
2024年29期
广州市天河区银河小学 510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从语文教育研究视角出发,本文聚焦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策略,以 “快乐读书吧”的《三国演义》为例,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指导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

一、引言

在 “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学生的负担比较重,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提效增质的作用。《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智慧等元素,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绝佳素材。

二、《三国演义》在小学整本书阅读中的语文教育价值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三国演义》有着丰富多样的词汇、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及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素材,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例如,“三顾茅庐”景色的描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短短几句,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学生可以学习到描写景色的方法和词汇。描写人物的句子也不错,如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段描写将关羽的英勇威武形象跃然纸上,“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描写其之英气,体现了忠诚与勇猛。

(二)文学鉴赏与审美

《三国演义》复杂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宏大的叙事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像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充分展现了关羽的英勇和忠诚,学生通过分析这段情节,感受文学创作的魅力。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国演义》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比如,书中的“桃园结义”体现了中国古代重义气、讲忠诚的文化传统。

三、小学整本书阅读的专业实施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1. 影视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上课前,给学生观看相关的《三国演义》片段《草船借箭》,从而引发学生对本书内容的兴趣。

(二)阅读策略

1. 文本分析

教授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解构能力。比如,分析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从他的言行、动作、神态、决策等方面入手,理解其复杂多面的性格特点。

2. 阅读笔记与批注

指导学生运用语文学习中的笔记和批注方法,记录关键信息、个人感悟,提高阅读的深度和质量。比如,在阅读“赤壁之战”时,让学生批注出战争中的谋略和关键转折点,感受古人的智慧。

(三)组织丰富阅读活动的语文实践

1. 全班共读

全班共读,每天课前5分钟,全班轮流主持,首先分享读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惑,还可以提问同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团队的力量裹挟前行。

2. 主题写作训练

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情节为主题,开展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我眼中的诸葛亮》,阐述对这一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3.  课本剧表演

表演于学生而言如游戏,游戏每个孩子都喜欢。要想表演好,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研读相关内容,设计相关的台词,制作相关的道具,通过协商、合作来一起才能完美完成。这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展现书中语言的魅力,吸引大家沉浸其中。如:学生扮演 “舌战群儒”中诸葛亮,精彩的辩论,声情并茂的表演,让观看的学生感受语言的气势和逻辑,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语文标准

1、阅读量评价

通过记录阅读的页数、积累的新词、阅读感悟等作为评价指标。

2. 语言表达评价

依据学生在阅读分享、讨论中的语言表达准确性、流畅性、逻辑性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在讲述“空城计”时,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情节,可以让同伴来评价,给予肯定和提出建议。

2. 文学理解评价

通过学生对作品的分析、感悟以及与作品相关的创作,评估其文学理解水平。比如,学生对“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的心理分析深刻且合理,表明其文学理解达到了一定水平。

四、以《三国演义》为例的实施过程详解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选择适合的版本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挑选语言通俗易懂、注释详尽的《三国演义》版本。比如,选择青少版或配有拼音和插图的版本。

2. 资料整合与设计

收集与作品相关的语文知识资料,如成语、人物描写、歇后语等,设计成预习材料。例如,整理出书中常见的成语“单刀赴会”“初出茅庐”等,让学生提前了解。

(二)阅读指导阶段

1. 语文要素提取

在共读过程中,提取文中的关键语文要素,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像“连环计”中对计谋的层层推进描写,讲解其写作手法的巧妙之处。

2. 思维启发与引导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语文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提问“如果诸葛亮没有出山,三国的局势会怎样发展?”

(三)阅读活动开展阶段

1. 活动组织与实施

按照预先规划,有序开展班级共读,接着是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改编、歇后语比赛、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课本剧表演等。

2.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

(四)阅读评价阶段

1. 评价指标确立

制定明确具体、可量化的语文评价指标,如新词汇摘抄数量、阅读感悟篇数、写作水平提升程度等。

2. 综合评价与总结

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结论

在“双减”背景下,以专业的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小学整本书阅读,特别是以《三国演义》为范例,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将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阅读环境和学习体验,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新军] .《小学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4]

[2] [刘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研究与实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1]

[3] [肖静]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2023.8].

[4] [陈台盛] 《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辽宁出版社] [2022.10]

[4] [魏健康,张帅,南新霞].《语文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北方文艺出版社], [2022.6].

作者简介:陈美新(1989.06—),女,汉族,广东阳江。教师/小学语文二级,本科,语文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