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构建

陈洁
  
天韵媒体号
2024年29期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幼儿园

摘要:陶行知提倡“教育源于生活”,强调劳动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方面。因此,本文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一些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构建策略,旨在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儿园;劳动教育;构建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应当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劳动活动,幼儿不仅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在幼小的年纪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主张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真正的教育应当发生在生活的每一刻。他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而应当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活动与生活实践相互融合。这种理念下,生活本身就是一所学校,每一个生活场景都是学习的场所,每一项日常活动都可以转化为教育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陶行知提倡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实际的劳动中学习和成长,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良好的劳动态度,同时也强化了通过劳动体验来理解和尊重劳动的价值。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使他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能力去适应和创造未来的生活[1]。

二、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劳动教育在幼儿早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幼儿开始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基础事务,诸如清扫地面、整理个人物品、倒垃圾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却是构建自我效能感和个人身份认同的第一步石。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这些活动要求幼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随着劳动技能的提升,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成就感,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促进了责任感的培养。例如,当幼儿在园里负责照顾植物时,他们会学习到如何定期浇水、施肥,以及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这些都是对其责任感的重要培养。

(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教育

劳动教育还可以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协同教育。幼儿园通过组织各种劳动教育活动,比如家长志愿者参与的工作坊,可以使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增进家长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家长的参与也可以作为一种示范行为,激励幼儿模仿并学习,这也是家园一致性的重要体现。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庭劳动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如制作手工艺品或园艺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也让幼儿学习到家庭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三)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劳动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通过集体劳动活动,幼儿需要与同伴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互动过程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此外,劳动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访问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清洁等,能让幼儿走出幼儿园,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尝试争当“社区小主人”。这些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责,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2]。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不仅仅限于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它还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各种劳动活动,如手工艺制作、简易机械的拼装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的修复,幼儿在尝试和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克服这些困难,完成挑战。例如,在建筑工地游戏中,孩子们可能需要决定如何使用有限的材料来构建一坐斜挎式大桥,这种活动要求孩子们运用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问题解决活动不仅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助于他们学习如何计划、组织资源并执行项目,这些都是未来教育和职业生涯中极为重要的技能。

三、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构建策略

(一)营造共享环境,促进资源整合

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应创造一个开放的劳动环境,将教室、园地甚至社区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的教育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进行劳动实践,如参与园艺活动、小区清洁等。这不仅使幼儿能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还可以学习如何管理和保护公共资源,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小小园丁”项目,旨在通过园艺活动整合幼儿园与社区的资源。此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幼儿园花园及菜地的规划、种植、维护及改进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确定花园和菜地中种植的植物及蔬菜种类,让幼儿参与到土壤准备、种子播种、浇水和施肥等全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参与制作标识牌,标注名称和种植日期,增加幼儿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为增强社区联动,幼儿园可定期邀请社区成员参观花园,并组织“社区植物交流日”,鼓励幼儿与社区居民共同交换养护心得,共同制作简易的植物保护工具,如自制花盆和小型温室。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学习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又如,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和幼儿养殖区有关的劳动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我们可以在幼儿园设立一个“动物之家”,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增加生态教育元素,更为重要的是,它成为了培养幼儿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生动课堂。通过与小动物们的亲密接触和照料,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生命的宝贵知识,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责任心、同情心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比如自主打扫动物的家、给小动物搜寻食物、喂养小动物、陪伴小动物散步等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宝贵的劳动经验和情感体验。

(二)关注个体差异,发挥个人潜力

遵循陶行知的“因材施教”原则,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适宜的劳动活动。教师应观察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针对不同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劳动任务,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体验成功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3]。

例如,幼儿园劳动教育可以通过一个“创意回收工坊”项目来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发挥其潜力。教师可以设立一个专区,收集各种可回收材料,如废纸、塑料瓶、旧衣物等,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比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使用废纸进行创作;而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用塑料瓶制作简单的玩具或装饰品。此外,教师可以安排一系列的工作坊,如纸艺工作坊、布艺工作坊等,让幼儿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基础的手工技能,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实现自我表达和技能发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还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中教育他们学会如何环保地利用资源。

(三)重视情感交流,培养正向态度

在陶行知的教育哲学中,教育应当注重情感的培养。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如分享劳动的喜悦、成就或困难。这种情感交流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劳动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还能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通过正向的情感引导,幼儿可以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进而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劳动实践。

例如,幼儿园可以构建一个名为“小小园艺师”的劳动教育活动,专注于培养幼儿对劳动的情感理解和正向态度。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自行选择植物种子,参与土壤的准备和种植,同时每个幼儿都有责任定期浇水、施肥。随着植物的成长,教师鼓励幼儿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拍照或画画描述变化,并在固定时间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为了加深情感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园艺故事会”,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可以讲述他们与自己种植的植物之间的故事,分享在照顾植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表达对植物的喜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植物成长庆祝日”,庆祝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成果,并引导幼儿感谢自然和他人的帮助。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引导和表达,幼儿能够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

(四)强化实践指导,优化学习过程

根据陶行知的实践性教育理念,幼儿园劳动教育应注重实践操作的过程指导。教师不仅要组织幼儿进行各种劳动活动,还需在活动中提供持续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劳动的步骤和方法,解决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指导,幼儿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实现从模仿到自我实践的转变[4]。

例如,幼儿园可以实施一个“环保小勇士”项目,这个活动专注于教育幼儿通过具体的回收和资源管理活动来理解和实践环保概念。在此项目中,教师可以先向幼儿介绍基本的回收知识,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以及为什么回收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接着,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回收站点,让幼儿实际操作,将废纸、塑料、金属等材料分类放置。教师在过程中应提供持续的指导,确保幼儿能正确执行分拣任务,同时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区分不同类型材料的难点。此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回收成果的检查和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学习到的知识,从而强化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优化学习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入简单的数据记录任务,如统计每周回收的物品数量,让幼儿通过具体的数字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深化对劳动和环保价值的认识。通过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实际的劳动技能,也能逐步培养出一种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体验从模仿到自我实践的转变。

四、结语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我们设计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实践和情感交流,深化幼儿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通过创建共享环境、关注个体差异、强化实践指导,并重视情感交流,我们的活动不仅教会幼儿实际的劳动技能,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向态度。这些活动确保幼儿在体验中成长,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让每个幼儿在劳动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总而言之,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劳动教育,致力于通过实践与情感的双重滋养,引导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探索、反思,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技能上的提升,更收获了心灵的成长,迈向更加光明和充实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饶蔚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策略[J].天津教育.2023(25):162-164.

[2]李照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J].装备制造与教育.2022, 36(4):28-30.

[3]高慧珠,叶彤.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0):74-80.

[4]周标波.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研[J].炫动漫.2022(2):0178-0180.

[5]林晓玲.幼儿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亚太教育,2024,(13):65-67.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3.021.

[6]汪俞越.基于生活教育的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小小值日生”为例[J].教育界,2024,(14):110-112.

[7]暴春飞.自然·多元·共生——“自然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园本课程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08):174-176.

[8]冯义芳.新时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以绿色劳动课程为例[J].名师在线,2024,(02):2-5+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