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失落与重拾:策略探寻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群体,探讨其学习兴趣失落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重拾策略。通过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心理特征及外部影响因素,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困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研究表明,通过情境创设、分层教学、家校合作等多元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成为“学困生”,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从多维度出发,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失落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深层剖析
目前,部分学困生挣扎于学习的泥沼,其根源往往可追溯至学生自身。一方面,学习基础的薄弱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未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入初中后,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知识点,他们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这种不适应逐渐累积,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愈发感到吃力;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不知道如何高效地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他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了盲目性和低效性,长此以往,成就感逐渐消磨殆尽,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随之熄灭。同时,心理障碍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这些学困生的心灵。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如同阴霾,笼罩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逃避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持续存在,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更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探索和热爱。
(二)教师教学因素的全面审视
传统填鸭式教学如同一潭死水,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点和学习方式都各不相同,但部分教师却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未能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让学困生更加难以适应,他们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反而日益加剧。另外,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肯定和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被单一的分数所掩盖,这种不公正的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重拾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内在动力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通过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关于木兰从军的动画或电影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直观感受木兰的英勇与坚韧;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中的经典场景。如木兰辞别家人的深情不舍,战场上的英勇杀敌,这些场景的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了木兰精神的伟大。最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木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价值。这种教学方式,既严谨又平实,既展现了学术的严肃性,又不失教学的亲和力,是重拾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满足个体差异
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满足个体差异需求。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以《出师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情,将班级分为基础、中等、提高三个层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需着重引导其理解文章中的基本字词、句意,夯实其语文基础;中等水平的学生,则需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及文章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鼓励其进一步探究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拓宽其知识视野。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学困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灵活调整分层和教学目标,确保学习始终具有挑战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三)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共筑成长之路
家校合作不仅能促进双方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还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定期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与家长面对面探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而举办家长课堂不仅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还能助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记录学生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比如详细记录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如独特的课文见解、朗读水平的提高等,并通过展示这些成长轨迹,让学生和家长直观感受到学习的成果,从而共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与信心。
结语
在本文的探讨中,我们认识到,学困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与扶持的群体。通过深入剖析他们学习兴趣失落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创设趣味情境、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我们旨在为学困生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那把钥匙,开启他们心灵的锁,让语文的魅力渗透进每一个学困生的心田。让我们以爱为舟,以策为帆,引领他们在语文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重拾学习的热情,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嫚嫚. 初中语文学困生课堂行为个案研究[D]. 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22.
[2]韦卫文. 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有效策略[J]. 读与写,2020,17(26):61.
[3]卜雨桐. 初中读困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研究[D]. 闽南师范大学,2020.